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

来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在学校层面的整体构思,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各类教师的协同和评价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从完善党委领导的“大思政”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人机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其他文献
依托某改扩建项目,分析既有先张法预应力空心的抗弯承载能力,对抗弯承载能力不足的既有桥梁,采用3种不同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前后的承载能力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种加固方法采用相应单元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各加固方法对梁体的加固效果,确定出最优的加固方案,为有限元方法对加固方案的模拟提供参考,为先张法预应力板梁加固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会降低其气动性能和发电效率。本文研究了旋转状态下叶片数对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分布的影响;搭建了利用自然低温的结冰风洞试验系统;测试了3种叶片数(1、2、4)、3种尖速比(0.2、0.6、1.0)条件下的叶片结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尖速比下,叶片数对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表面结冰分布规律影响显著,叶片内外表面的结冰总体呈现非对称分布特点;随着叶片数增加,叶片表面冰层厚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叶片前缘弦长10%区域内,冰层厚度增幅显著大于叶片其他部位;随尖速比增大,叶片前缘冰层厚度显著
结冰风洞热流场品质符合性是大型结冰风洞适航应用的基础。为明晰制冷系统性能升级优化对3 m×2 m结冰风洞热流场品质的影响,开展了热流场符合性验证试验,评估了热交换器出口和试验段两位置处热流场品质,给出了气流总温修正关系,形成了热流场控制包线。结果表明:热交换器出口和试验段模型区内热流场品质在主要试验工况下均优于SAE ARP5905指标;与升级优化前(2019年)试验结果对比,优化后试验段模型区内热流场空间均匀性显著增强,尤其在高风速、低总温工况下,模型区内均未出现超标的非均匀峰值点。结冰风洞制冷系统的升
为研究粉细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以甘肃省胡麻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对该隧道的粉细砂土进行双轴压缩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围压作用下粉细砂土的应力-应变、速度场、位移场以及裂隙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粉细砂土均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且围压越高,峰值强度越大.当围压较低时,试样表现出剪胀变形,当围压较高时,试样表现出剪缩变形;不同围压下颗粒速度变化情况均为中间小边缘大;位移场同样表现出中间小边缘大,不同的是在位移场中均出现一条明显的剪切带,且随着围压的增大,剪切破坏角逐渐减小,剪切带逐渐增大;
为确保多排顶管在地下水压大的地层可以直线顶进,以海口市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场外排水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孔平行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确定3孔顶管最优顶进施工顺序;以施工工艺为指导施工方案,确定了多排顶管直线顶进技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中心及高程偏差与代表监测点处沉降值,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顶管顶进过程中其高程和中心偏差曲线符合直线顶进规律;顶进结束后最大沉降值发生在轴线位置,各位置横向沉降值变化较小,沉降值在施工要求之内;采用此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费用,确保工
选择降雨强度、根系加固深度以及根系含量作为影响植被边坡稳定性的3项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植被边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法安排了3因素3水平的9组数值试验,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植被边坡稳定性的3项影响因素中,边坡稳定性对根系含量敏感度最大,关联系数为0.925;其次为根系加固深度,关联系数为0.738;对降雨强度的敏感度最小,关联系数为0.455.
以一种铝合金梁外桁架检查车为例,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该铝合金梁外桁架检查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桁架支座处最大反力、结点位移、应力比、轴力值均满足设计标准,得出这种铝合金梁外检查车有较好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为今后梁外桁架检查车的生产制造与设计提供参考.
以某(96+96)m T形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FEA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现场应力监测值,对其施工过程中墩梁固结处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臂施工阶段的进行,零号块顶板、腹板和底板均表现出受压的状态,压应力呈增大趋势,且在最大悬臂阶段达到了最大值;通过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的张拉,减小了零号块的主拉应力.
针对地下水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问题,结合辽宁某在建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采用全自动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对该隧道围岩(砂岩)进行三轴压缩渗流试验,分析不同围压及渗透压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及渗透率演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渗透压下,砂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均随围压逐渐增大;相同围压下,二者随渗透压逐渐减小;同一渗透压下,砂岩的渗透率随围压逐渐减小;同一围压下,砂岩的渗透率随渗透压逐渐增大;不同试验条件下砂岩的渗透率随轴向应变的演化规律基本相同,且与砂岩典型的5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相互对应.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含地下水
针对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耐久性问题,以辽宁某在建超高层建筑为工程依托,对该建筑桩基础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及三轴加载试验,分析加载前后试样的各物理参数的变化特征随干湿循环次数n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n的逐渐增多,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混凝土试样加载前的动弹模量呈先增大再减小变化趋势,质量损失率与之相反,呈先减小再增大趋势,二者均在n=2时出现极值,在n=9时变化幅度开始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逐渐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逐渐缩短,试样的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