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刺网网具遗失率影响因子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y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RG)的因子及其程度,对中国沿海渔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利用调查数据,结合GAM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及其程度.结果 显示:①影响我国沿海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的因子(解释偏差)分别为单航次天数(86.8%)、年作业天数(4.2%)、单航次渔具携带重量(2.8%)、作业水深(2.4%)、渔船吨位(0.9%)和年均渔具采购数量(0.1%);②GAM模型能用于研究渔船网具遗失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③随着单航次天数和年作业天数的增加,RG呈上升的趋势;④随着作业水深的增加、单航次渔具携带重量超过18000 kg时,RG呈下降趋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刺网渔船网具遗失率:①单航次天数不得超过30 d,减少年作业天数;②根据渔船的吨位,确保网具单航次携带重量在18000 kg以上;③根据刺网渔具的高度规定作业水深和作业渔区;④渔船总吨位控制在200 t以内.
其他文献
岩石是一种复杂的、非均质的地质体,它包含各种复杂的结构面、节理面。在隧道、边坡等岩石工程施工中,岩石结构面的长期力学性能决定着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岩石应力松弛描述的是在开挖衬砌之后,岩石变形保持不变,应力水平随时间变小的现象。以往的岩石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未充分考虑岩石应力松弛的影响往往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例如施工过程的岩爆现象或者塌方事故。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岩石应力松弛本构模型开展研究,
为了探寻三角帆蚌胚胎体外培养方法,本实验以解剖获得的雌雄配子为材料,使用与三角帆蚌体液等渗的平衡盐溶液(BSS)进行人工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观察各阶段胚胎的形态特征,并分析计算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 显示,在温度为(25±1)℃的BSS培养条件下,受精卵发育至第二极体排放、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十六细胞期和桑葚期的时间分别为1.8、2.8、5.6、10.5、13.9和17.3h,胚胎最长发育至桑葚期后停止发育.另外,池塘平均水温分别为26.5、28.1和29.2℃时,三角帆蚌
为研究饲料中海带酶解提取物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肝脏转录组表达的影响,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 g/kg(S,对照组)、0.3 g/kg (KP3)、0.5 g/kg (KP5)、1.0 g/kg (KP10)、1.5 g/kg (KP 15)、2.0 g/kg(KP20)的海带酶解提取物,以初始体质量为(51.18±1.14)g的斑点叉尾鮰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60 d.结果 显示:①与对照组(S)相比,饲料添加海带酶解提取物对斑点叉尾鮰的存活率(SR)没有显著
合理选取标志放流鱼的规格是成功监测放流鱼类动态及评估增殖效果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对象,通过2个实验评价标志鱼的适宜规格.实验1对比了4种体长的黄鳍棘鲷(平均体长5、7、11和14 cm)作T型标志后其生长、存活和标志保留情况,并利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标志鱼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的规格特异性;实验2模拟了不同混合比例下2种体长黄鳍棘鲷标志鱼与不标志鱼的捕捞情况,并利用重抽样方法对捕捞结果作计算机重抽样,分析2种鱼能否充分混合以及标志鱼的规格、比例对捕捞结果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7、11和14 c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溶血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以揭示血红蛋白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首先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发现注射血红蛋白组的肝脏组织中坏死细胞明显增多,普鲁士蓝染色揭示肝脏中存在大量的铁沉积,进一步的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的血红蛋白激活了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体内出血对肝脏的影响,实验通过体内注射苯肼模拟体内出血,H.E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表明,大量的溶血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铁的沉积增加,通过检测肝脏中血红蛋白和铁含量发现,苯肼组中,肝
能量与营养物质的正常获取是维系造礁石珊瑚生命活动的基础,这主要与其两种营养方式——光合自养和异养营养有关.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造礁石珊瑚的研究以光合自养为主,而对其异养营养的认识则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以鹿回头礁区(海南三亚)的3种代表性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美丽鹿角珊瑚为对象,通过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水族用桡足类、酵母浸出粉溶液及水族珊瑚粮这4种食物,探讨了3种造礁石珊瑚的食性、摄食方式.结果 显示,丛生盔形珊瑚对上述4种食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行为;相反,美丽鹿角珊瑚对4种食物均不表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以解析生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灵活处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结构复杂,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与应用.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口虾蛄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口虾蛄资源分布模型,同时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自适应算法(adapt
学位
学位
通过测定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菌体形态、电导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蛋白质和DNA的影响,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显示,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MIC为256 μg/mL,MBC为512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