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或可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现有的针对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HBV复制,但在绝大多数患者中仍难以实现HBsAg的清除和安全停药,即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功能性治愈。机体的免疫应答在HBV的清除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激活患者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有望实现对HBV感染的持续控制,从而显著提高CHB的功能性治愈率。本文对近年来CHB功能性治愈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3D打印技术作为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重点,近年来飞速发展。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还有个性化制造的重大优势,这一优势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了医疗行业。矫形器的个性化制造需求恰好为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绝佳机会。本文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不同成型方式的原理及特点、目前运用较广泛的3D打印材料种类及属性特点、矫形器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范围,总结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矫形器研究制造领域的运用现
骨折分类的价值在于准确描述骨折特征、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法选择和帮助判断预后。AO/OTA骨折分类系统(1996第一版、2007第二版)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2018年发布的第三版修订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进行了彻底更新,采用外侧壁为第二级分类指标(不再采用小转子骨块),为临床内固定选择髓外侧板系统(以DHS为代表)还是髓内系统(头髓钉)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该分类系统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本
目的设计股骨近端投影标记的方法,以优化股骨顺行髓内钉的手术过程,从而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干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8例)和股骨干骨折(40例)患者资料。男61例,女137例;年龄(65.4±14.6)岁,年龄范围为13~9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55例,31-A2型103例;32-A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经治后低HBs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浦江县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69例恩替卡韦经治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HBsAg<2 000 IU/mL且HBV DNA<100 IU/mL,将患者随机分为Peg IFNα-2b(1.5 μg/
目的分析浙江省丽水地区产NDM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结构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所有无重复亚胺培南耐药性肠杆科细菌,以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菌种并以PCR筛选blaNDM基因阳性菌株,采用KB法和GN13卡检测菌株药敏性,利用复制起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通过转化或接合试验纯化质粒并采用PC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反复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或肝衰竭。目前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虽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由于不能破坏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仍面临HBsAg清除率低、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难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或临床治愈)。新型药物及生物制剂的兴起为CHB实现功能性治愈提供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自然宿主包括家畜、禽类、鼠类及野生哺乳类动物等,尤其是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也是病毒扩散、传播及致动物或人类疾病流行的传染源。已发现有6种冠状病毒可使人类致病,其中SARS-CoV及MERS-CoV具有高致死率。由于冠状病毒有广泛宿主的特点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呈现遗传多样性。新亚型及新的
通过抗病毒治疗达到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功能性治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对其临床治愈的标准也基本达成了共识: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持续的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血清学转换,肝细胞内cccDNA处于非活动转录状态,停止抗病毒治疗后没有疾病复发的情况。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达到CHB的功能性治愈。从病毒学方面考虑,乙型肝炎病毒(HBV)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