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大型铜钼矿新型捕收剂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某铜钼矿属于低品位大型斑岩铜钼矿,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铜蓝和辉钼矿。现场工业生产中铜钼回收采用铜钼混合优先(对黄铁矿)流程,流程相对简单。随着矿石性质的不断变化,原有药剂制度对现有矿石适应性变差,铜钼回收率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提高铜和钼的回收率,进行了药剂制度优化试验。药剂制度优化后采用捕收剂BK925代替原有捕收剂,可实现铜钼的高效回收,铜钼回收率均可在87%以上。
其他文献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明确企业内外的实际环境和现状,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规避。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是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要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重视,明确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内外风险的防控能力。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旨在使企业管理者明确区分内企业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研究了次级铜精矿中钼和硅的碱浸行为。探讨了搅拌速度、Na2S2O8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液固比(L/S)等因素对次级铜精矿中钼和硅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级铜精矿的氧化碱浸优化条件为:搅拌速度500 r/min、温度50℃、NaOH初始浓度2.0 mol/L、Na2S2O8初始浓度0.5 mol/L、液固比(mL/g)10、浸出时间3.0
江西大吉山钨矿综合回收钼铋改为无氰工艺后,生产指标一直不理想,原因主要有氰化物的替代物石灰的药性不足,抑制硫化矿效果不好,影响了铋精矿品位;浮选工艺流程合理性、实用性不强,浮钼抑铋影响了铋的活化回收。为解决这些问题,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钼铋混合浮选工艺改造建议,并对浮选机进行了大型化改造。生产实践表明,改造后铋精矿回收率从37.96%提高至52.71%,钼回收率也提高了0.94个百分点;2020
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也是成功实施科教兴国的典型代表,其完备的顶层设计和多元的职业培训体系,以及以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等,都能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文章从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坚持文化传承创新,立足世情国情社情、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办学目标与定位、坚持特色多样发展,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推进改革纵深发展等方面,对以色列科教兴国经验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进行
相对于钼合金,纯钼轧制板带箔材的应用性能改善途径更多地集中于原料纯度提高及显微组织结构优化,其中因烧结、轧制及退火过程中晶粒取向择优分布而形成的织构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X射线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等织构分析技术的进步为更深入研究钼材织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但是相关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状态或阶段(如热轧、冷轧或退火等)的钼材的织构情况,对钼材织构在整个制备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尚缺少系
2022年8月20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召开,与会嘉宾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成果与重要举措,包括: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施方略,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互动中的典型经验,职业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能级和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中的实践与思
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作为5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大幅度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号检测和波束赋形均依赖于准确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但在移动通信场景中,信道老化效应的出现将损害系统性能。为了应对信道过时问题,本文结
钼尾矿和钼矿废石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同时对土壤、水和大气产生持续污染。研究以钼矿废石机制砂和钼尾矿为原料制得粗细骨料,再辅以其它填料和助剂研制保温真石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真石漆组分的最佳配比和制备工艺,对涂层性能进行测试,涂层的导热系数为0.0597 W/(m·K),粘结强度为731.92 k Pa,涂层结构均匀致密,整体性能优良。
构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氧空位、异质结是提升半导体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改变Bi(NO3)3与KBr的摩尔比,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SPR效应和氧空位的Bi-Bi2O3-BiOBr三元异质结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针对金属尾矿及其制备的建材制品,分析了6种重金属(As、Cd、Cr、Mn、Pb、Zn)的总量.参照水槽浸出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的累积释放行为,并利用双常数速率方程、Elovich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建材制品中重金属的长期释放量进行预测.采用改进的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逐级提取法研究了重金属赋存形态,并利用风险评估编码法(RAC)对建材制品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属尾矿中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