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级方案的共性与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级方案的共性与特性,为完善和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中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配套的省级方案,时间为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3月31日,将在国家考核指标基础上增补了地方指标的19份省级方案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方案的发布时间、发布机构、考核对象、实施主体、指标体系等关键信息,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特性与共性进行分析。

结果

19份省级方案发布时间集中于2019年6—7月(10份),发文机构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为主(12份),考核实施主体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为主。新增党建工作、社会效益2个一级指标;增补的二级指标主要围绕指令性任务、质量安全、基层组织建设、服务流程和行风建设;增补三级指标241个,其中定性指标157个(占65.15%)。增补指标数量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贵州、吉林、黑龙江、辽宁和浙江。上海、宁夏、广西、青海、贵州、安徽和云南7个省份明确了绩效考核结果等次划分标准与方法。

结论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级方案的增补指标集中在社会效益、党建工作和医疗质量方面,定性指标占比偏高,考核对象分类不够明晰,属地化增补指标特征明显,绩效考核指标的评分及结果等次划分有待优化。

其他文献
超说明书用药是世界各国临床实践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各国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现状、态度及医保报销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作者通过分析各国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情况和医保报销制度,建议我国应加快建设超说明书用药相关制度及建立相关管理体系,强化超说明书用药监管,以保障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权利。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医保对药品价格引导作用的重要举措。作者结合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工作实践,从集采药品遴选、采购供应、临床使用和医院财务运营4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影响公立医院药品集采政策落实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国家与地区性药品集采政策协同、合理设定配送费用、延长约定采购周期、开展集采药品专项评价等建议,为药品集采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和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基于GAPS(goal、analyze、problem、solution)管理模型,作者分析处方审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持续优化的策略,采用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与循证实践助力处方审核持续优化,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通过建立精准化管控流程,实现慢性病处方用量、围术期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的个性化管理。基于GAPS管理模式的处方审核实践,一方面提高处方审核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高处方合格率,加强临床使用干预,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体现药师专业价值,为患者提
目的明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长期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优化护理人力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提取1990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使用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注册护士数在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医护比、床护比、护患比6个指标对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990年至2019年,我国注册护士数从97.0万人增至444.5万人,年均增长率5.37%,其中1990年至2005年均增长率2.23%,2006年至2013年均增长率达到9.96%,2014年至2019年均增长率维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是医院的办院宗旨。护理人文关怀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助力护理专业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充分检索与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汇集整合我国多个省份医疗机构实践经验,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形成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医院护理人文关怀的组织管理、环境与设施、人文关怀培训、患者人文关怀、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及人文关怀质量管理6个方面提出建议框架和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护理人文关怀的全面实施提供指引,为卫生行政部
加强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监管,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院借助智能化手段,通过前期需求调研、数据智能采集、智能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4个阶段,建设了大型医用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互联互通及分析评价,助力使用监管,提高效率效益,并优化评价体系。
医院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手术器械大量应用,给手术器械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作者梳理了既往手术器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手术室器械编码导航索引和专科化放置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划分无菌物品间的专科类别、确定专科柜和通科柜、建立器械编码与标识、建立手术器械的导航索引及开展培训,以期为手术器械的高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目的掌握浙江省医疗机构在用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高风险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方法将浙江省所有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三级乙等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二级乙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纳入调查对象。于2020年8—9月,对医疗机构7种在用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方式、质量控制是否规范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96家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方式选择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三级公立医院倾向于自行质量控制,除医用电子加速器外,对其
二级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然而,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仍然在虹吸资源,基层医疗机构迅速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医疗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根据各区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即偏远、落后的县域二级医院要提高报销比例并强化财政补偿;条件成熟的城市二级医院则应强化医养照护功能或向三级医院升级转型或融入医疗联合体。
开展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疗设备优化选点配置,对科学配置设备资源、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彩超)选点配置运营成本最小、居民就诊花费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价值工程法建立医共体配置总价值目标函数,考虑距离、时间、人员资质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选点配置最优规划数学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既定约束条件,5000次迭代测算终结后,模型在实证医共体9个选配点中输出5个相对优化的配置点,且当每个配置点的配置数量为1台时,医共体内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