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院校非医学专业人才中医类课程优化整合的思考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与《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培养是多元化的,既要保证高精尖的中医医院专业人才的培养,又要保证围绕中医治病救人的各个环节专业人才培养,其中包括中药相关的药学研究及销售人员、与医院相关的管理人员、与医患相关的法律人员等的培养。这些人才的培养,是围绕中医医疗的各个环节所设,但又有别于直接参与中医医疗的中医专业人才。这些专业学时有限,且有大量时间用于学习非医学类课程,故而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数前提下,合理而科学地设置这类课程,对
其他文献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其中儿童流感发病率、并发症及重症病例发生率比例尤其高。据报道,全球每年有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其中约30%的流感儿童发生肺炎、中耳炎、脑炎等并发症[1-3]。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快,人类难于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导致流感的预防疗效未令人满意。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作用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流感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显著的疗效。笔者采用流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风热犯卫型甲型流行性感冒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笔者采用超微针刀结合正骨手法治疗旋盆翘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收治的72例旋盆翘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
本研究对从医院临床分离并寄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的11份解脲支原体样本进行分群鉴定,结果表明其中9份样品为生物二群,2份样品为生物一群,对这两份生物一群的样本进行进一步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一份为血清型1型样品,一份为血清型14样品,本鉴定结果为分离的解脲支原体样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单一色谱条件,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中四味药的葛根素、大豆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甘草酸铵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探究以传统汤剂或单味提取物合并的用药方式对葛根芩连汤溶液及其沉淀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此外,建立HPLC指纹图谱比较的方法,研究单味提取物合并液与传统煎剂的溶液及其沉淀的指纹图谱的差异,阐述葛根芩连汤单味提取物组方用药的合理性,为葛根芩连汤相关制剂及其单味提取物组方用药方式的质量评价及临床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笔者通过学习彭子益医学思想,了解脏象学说轮轴运动的相关理论[1],发现用枢转中焦法治疗失眠,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1温肾疏肝补中焦患者,女,30岁。2019年3月4日初诊:夜寐不安1年余,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伴心悸,口苦口干,手足怕冷明显,大便2~3日一行,质干,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腻、舌面细裂纹,脉弦细。
近视是指因禀赋不足致视近清晰,视远模糊,常移近所视目标,且眯眼视物的疾病,是内障眼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能近怯远”范畴,《审视瑶函》又称此为“近觑”。其临床表现为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正常,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眯眼。
目的:探讨附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热敷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40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热敷方治疗,观察组给予附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热敷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黏度、血沉、中医症候积分、周期排卵率、妊娠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7.5%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黏度及血沉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神经递质、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19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A、B组(65例、54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法及温针灸法,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湿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肌张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Fugl-Meyer评分法、Ashworth痉挛评分对患者治疗
平脉辨证为医圣张仲景博采众长,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感悟而创立的体系。笔者崇尚仲景学说,特别着力于平脉辨证法的学习研究,兹结合病案以阐述之。1腹泻案刘某,男,54岁。2017年11月就诊。主诉:腹泻半月,伴下肢沉重感7日。现病史:患者诉半月前感受风寒后发热咳嗽,鼻流清涕,腹泻,一日45次,经治疗后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症状消失,腹泻始终未愈,下肢渐觉沉重感明显,行动不利,自感“湿重”,求治于外院中医,观其所服之方,健脾利湿、收敛固涩、补肾温阳之法皆用遍,效果不显,舌淡红、苔白,脉左浮弦,右沉缓。
近年来,中医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发挥出特色优势。椎间盘源性腰痛多分为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以及寒湿痹阻等多种证型,其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常见,作为外感风寒之邪、经脉受阻所致,治疗强调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此次研究引入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收集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60例,旨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