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情商问题有很多探索,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更为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但是专门就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学习情绪的调控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从这一方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学习情绪调控 师生关系 自我控制
1.情绪调控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获取足够的论据资料。②讨论分析法:对所有调查结果资料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逻辑分析,初步确立如何来调控学生学习情绪。③实践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绪调控方法进行实践验证。④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本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的。直接兴趣是由某些带有情绪感染力并能引人入胜的事物或活动直接引发的。间接兴趣则是由事物发展的结果所具有的意义而引起的。而现代的教学技术具有音、形、色、动态等综合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学生好动、好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2)沟通心理,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情绪具有交际信号的功能,它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能了解彼此的思想、愿望、态度。教师与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经历的不同,难免的教育教学中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及时地化解,不能使矛盾激化。如果师生矛盾激化,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维护的是“师道尊严”,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育。这种关系在提倡尊重学生个性,要求师生平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很难行通。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往需要一种平等的气氛。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下,双方才会敞开心扉,交换意见。所以,教师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调控学生的学习班情绪十分必要。
(4)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控能力。家庭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长对孩子进行学习情绪的调控具有经常性,密切性和深刻性。所以,学校和老师要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提高家长调控孩子的学习情绪的自觉性与能力。
(5)榜样引路,提高家长育人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采取各种方式,着力介绍家长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成功先例,当这些榜样为广大家长所了解后,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我们对家长开设心理讲座、咨询,讲课内容包括《重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同时,学校还购置了相关书籍,如《学习的家庭》借发给家长,让家长阅读,并要求家长写出心得体会,以座谈、演讲等形式交流,彼此获取信息,提高家长自身教育子女的素质。
(6)提高学生自我体验能力和我控制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开辟多种园地展示学生的成功之作,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我体验能力。其次,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的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比赛,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过度兴奋的情绪。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学习的。过度的焦虑使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学业课题,而指向个人所担心的事情往往会造成失眠等症状。而过度的兴奋也会引起他们对学业的放松。要克服这两种不良倾向必须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调节大脑功能,使身心轻松、愉悦,激活学习情绪。浮现美好,自我调整。在遇失败时,让学生在脑中浮现自己受表扬、获奖励、当一日班长等的乐趣,想象未来的成功,实现目标意识,强化意念,调整自我,恢复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3.研究的效果分析
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表现控制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日益增强。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自我实现、自主学习的契机,运用目标导向,激发学生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意识行为,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是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来调控学生会的学习情绪,师生关系大为改善。
在参与研究的实践中,家长们也改变了陈旧的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懂得欣赏、沟通,能增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凭,童谦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内化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1)
[2] 吕纪增.如何调控现代科学技术对人心理的消极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关键词]学习情绪调控 师生关系 自我控制
1.情绪调控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获取足够的论据资料。②讨论分析法:对所有调查结果资料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逻辑分析,初步确立如何来调控学生学习情绪。③实践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绪调控方法进行实践验证。④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本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的。直接兴趣是由某些带有情绪感染力并能引人入胜的事物或活动直接引发的。间接兴趣则是由事物发展的结果所具有的意义而引起的。而现代的教学技术具有音、形、色、动态等综合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学生好动、好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2)沟通心理,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情绪具有交际信号的功能,它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能了解彼此的思想、愿望、态度。教师与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经历的不同,难免的教育教学中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及时地化解,不能使矛盾激化。如果师生矛盾激化,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维护的是“师道尊严”,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育。这种关系在提倡尊重学生个性,要求师生平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很难行通。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往需要一种平等的气氛。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下,双方才会敞开心扉,交换意见。所以,教师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调控学生的学习班情绪十分必要。
(4)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控能力。家庭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长对孩子进行学习情绪的调控具有经常性,密切性和深刻性。所以,学校和老师要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提高家长调控孩子的学习情绪的自觉性与能力。
(5)榜样引路,提高家长育人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采取各种方式,着力介绍家长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成功先例,当这些榜样为广大家长所了解后,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我们对家长开设心理讲座、咨询,讲课内容包括《重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同时,学校还购置了相关书籍,如《学习的家庭》借发给家长,让家长阅读,并要求家长写出心得体会,以座谈、演讲等形式交流,彼此获取信息,提高家长自身教育子女的素质。
(6)提高学生自我体验能力和我控制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开辟多种园地展示学生的成功之作,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我体验能力。其次,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的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比赛,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过度兴奋的情绪。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学习的。过度的焦虑使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学业课题,而指向个人所担心的事情往往会造成失眠等症状。而过度的兴奋也会引起他们对学业的放松。要克服这两种不良倾向必须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调节大脑功能,使身心轻松、愉悦,激活学习情绪。浮现美好,自我调整。在遇失败时,让学生在脑中浮现自己受表扬、获奖励、当一日班长等的乐趣,想象未来的成功,实现目标意识,强化意念,调整自我,恢复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3.研究的效果分析
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表现控制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日益增强。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自我实现、自主学习的契机,运用目标导向,激发学生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意识行为,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是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来调控学生会的学习情绪,师生关系大为改善。
在参与研究的实践中,家长们也改变了陈旧的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懂得欣赏、沟通,能增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凭,童谦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内化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1)
[2] 吕纪增.如何调控现代科学技术对人心理的消极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