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协商视阈中的公共治理运作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公共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对于“什么是治理”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因为学界无法在“什么是治理”这一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进一步导致了对“如何进行治理或治理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在制度层面的研究更少,如果不解决治理本身如何进行运作这个问题,那么治理只能停留在设想甚至是理论层面。根据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可以认为公共治理本质是一种交往行为,因此,公共治理的各主体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建立起一种公共治理的网络式合作机制,以达到公共治理的目标。
其他文献
多囊肾病(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的主要突变基因是PKD1和PKD2以及一些罕见的致病基因。我们纳入78名ADPKD患者,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的因素。这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7岁;首次确诊ADPKD的年龄平均为37.1岁,65名(83.3%)患者患有高血压,64名(82.1%)患者患有多囊肝。
以微量FeCl2为催化剂,利用Fe(OH)3和Co(OH)2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钴纳米粒子.实验表明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9.0≤pH≤10.3,0.45 mol/L≤c总≤1.20 mol/L,反应时间≤4 h.
核心员工是企业具有高价值性和高稀缺性的员工。在知识和技术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核心员工日益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特有资源,而如何建设优质的核心员工储备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需要承接企业战略,需要在核心员工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对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够实现核心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发展,实现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本文以A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
在Web2.0时代,国家公共意识日益强化,现代社会公共空间逐步形成,一些哪怕不是重大事件的事件也会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发酵,酿成公共事件。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不可避免
1939年1月西康省正式成立,辖地包括“康属”、“雅属”、“宁属”等46个县和3个设治局,实辖36个县及县级单位、靖化县所属的绰斯甲土司之地。围绕该省属地的划拨,第十七行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不断的深入发展,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重要稀缺资源,其流转形式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城乡统筹角度切入,以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