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课堂”的含义、本质及基本特征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妙课堂的“妙”体现在“重”学生、“重”学情、“重”体验三个方面,“美”从课堂中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和趣味之美四个方面来构建。从本质上说,美妙课堂是一种生长课堂、动态课堂、体验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奥妙、体验过程的美好。文章旨在让学生接受美好教育,探讨美妙课堂的含义、本质及基本特征。
  关键词:美妙课堂;美好教育;课堂教学;教育改革
  当下,课堂改革的思潮主要集中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等方面,同时,由于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进等使课堂教学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妙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對美妙课堂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理论还不够成熟,实践不成系统。因而,加强美妙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非常迫切。
  一、美妙课堂的含义
  “美妙”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中,意指:深奥、奥妙。后见于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中,其主要意思为:美好奇妙。所谓“美妙课堂”,顾名思义即美好奇妙的课堂,是师生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是能带给学生美好奇妙学习体验过程的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获得智力劳动的乐趣,感受学科知识的奥妙,体验学习过程的美好。
  二、美妙课堂的本质
  1.美妙课堂妙在“重”学生
  美妙课堂妙在“重”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其经验生长是美妙课堂的一个重要本质。美妙课堂的“重”首先就体现在“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做到课中有“人”,把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根本;其次体现在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看待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生长经验的空间;最后体现在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质疑、归纳和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学习的“美妙”之处。
  2.美妙课堂妙在“重”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首先,美妙课堂体现在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到学中有“情”,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和思维起点,进而有效地修正教学过程;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发现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及时把控,做到因势利导,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实施“再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不要让预设“禁锢”学生的思维,任何预设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偏离预设的轨道,教师要及时分析学生思考方向,顺势而谋,合理地调整或修正教学预设,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美妙课堂妙在“重”体验
  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2]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很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建构知识时,能力得到发展,经验得到丰富,素质得到提升。首先,要善于让学生经历人类历史上知识突破的“经典时刻”,体现“再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必要;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知、探索、验证、交流,要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3];最后,要重视学生的“悟”,有些知识或道理不是学生“懂”或者“会”就可以了,而是要让他们亲身经历与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慢慢地去感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美妙课堂的基本特征
  1.美妙课堂的人文之美
  美妙课堂的人文之美,应该是心灵和情感的美。人文之美的课堂必然有美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感要得到极大的关注,并畅所欲言,敢于质疑;其次,要有美的师生关系,教学中需要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与“他”、“我”与“你”的),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去[4];最后,要有情感和谐之美,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美妙课堂的人文和谐之美,让每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体会成就感、幸福感。
  2.美妙课堂的艺术之美
  美妙课堂要有艺术之美,首先,教师要重视教师的语言之美,语言艺术化的处理是美妙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语言表达要有“风趣幽默”诙谐美、 “引经据典”典雅美、“诗情画意”意境美、“言简意赅”精炼美,同时教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也要体现出“美”,要使学生在课上获得审美体验;其次,要挖掘教材之美,如美的人物、美的故事、美的图案,呈现给学生的素材、课件要都要体现出美丽之处;最后,教师还需要美化教学流程,在教学方案设计、实施、反馈等环节要体现简约美、艺术美。
  3.美妙课堂的科学之美
  美妙课堂要体现出科学之美,首先教学内容要有准确之美,需要教师科学处理教材内容,结构要鲜明条理性,内容要严谨科学,用词要准确,避免学生产生歧义误解;其次要有层次之美,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环节处理时也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层次性,注重学生整体提高的同时,还要科学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再次要有课堂提问和学生评价之“美”,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区别对待,鼓励并有区别地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作业中也要体现美,要科学地设置学生作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区别好基础题和拓展题的布置等。
  4.美妙课堂的趣味之美
  美妙课堂应当是个妙趣横生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趣味之美,就需把教学知识直观化、感性化,让学生走到具体的情境中来,体会获得知识的趣味之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趣味,让课堂学习变得美妙有趣;最后趣味美的课堂中游戏活动不可或缺,开展游戏活动可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学、趣味中学,真正体会美妙课堂的趣味之美。
  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如何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课堂改革是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成败对教育改革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非同寻常。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在管晓蓉校长的带领下,潜心研究、精心打造美妙课堂,努力让学生接受美好教育,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对美妙课堂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22.
  [2]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18-319.
  [4]金生鈜.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其他文献
论述了乡镇图书馆如何针对农村实际,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阵地。
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是我们从未放弃的梦。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教育时,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人才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教学设计处于课堂教学的重
信息素质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造成混凝土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是综合性的。因此,防止砼裂缝的产生是保证砼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钻孔灌注桩在现阶段公路桥梁基础施工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桩基施工技术。通过冲击钻完成钻孔灌注桩的实例,介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描述了在河南郑州采集的寄生绒蚧的跳小蜂一新种:绒蚧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occi sp.n.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较详细地介绍了全自动控制的刨煤机采煤调角技术,并与原来刨煤调角技术进行比较,为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领域中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