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士人追梦史 一幅儒林百态图——《儒林外史》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通过“品一段士人追梦史,赏一幅儒林百态图”,从“重分类、探成因、巧展示、勇思辨”四个方面进行阅读指导,切实提高了学生对讽刺小说的理解品鉴能力,树立了正确的读书观、人生观。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致大鼠少弱精子症模型,研究益肾生精方对少弱精子症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连续5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1·d-1)制备大鼠少弱精子症模型,而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生精方低、中、高剂量组(2.91、5.83、11.66 g·kg-1),五子衍宗丸组(1.03 g·kg-1),左卡尼汀组(0.17 g·kg-1),每组8只
<正>刚站上讲台那两年,我拎不清自己的斤两,讲课时有些用力过猛。我模仿书上那些大作家谈文学的样子,务求独辟蹊径、发人深省、语出惊人。为了掩饰才疏学浅的心虚,我只好把能用上的理论工具,一个不少都套上去,以为可以装点一下门面,唬住纯真善良、毫无防备的同学们。我引用晦涩的文献,挖掘作品的深意,巴不得在解读一个短篇小说的同时,把我知道的那点世界史思想史什么的,全给抖出来——谢天谢地,我懂的东西不多。总之,
期刊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肿块大小、疼痛评分(VA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
<正>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师讲生听”的单向教学,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生生“合作探究”、生生“对话”现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元素。日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形式有了,但“对话”的深度和有效性,成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无作为,即提不出有效的问题,问题意识淡薄,缺乏提问的能力。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该怎样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期刊
当前,中国煤矿中提升机所采用的调速设备一般是交流绕线式电机转子串电阻,在提升机的爬行阶段和减速阶段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负载量发生变化时很难实现恒定减速,有很大概率会导致过卷或过放,同时转子串电阻能耗较大,电路较为复杂。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分析了提升机中变频器的调速原理,探讨了变频调速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研究了其实际应用效果,有效解决了提升机在加减速过程中的速度控制问题,避免了过卷或过放,且控制
<正>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是一所2017年开办的“纯新”学校。学校遵循“做适合的教育,办儿童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坚持“把教育做软,把文化做暖,把心灵做远”的文化兴校原则,坚持“颗颗小星星,个个亮晶晶”的“星”文化内核设计。把每一个儿童都视为一颗星星,尊重每一颗星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每个孩子都获得发展,成为在星空下自由飞翔的星娃娃。学校“星”德育从九种路径进行探
期刊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酶,作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杀菌剂、防腐剂,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本研究将离子交换法和超滤法联用,采用Amberlite FPC 3500型树脂以静态吸附的方式提取鸡蛋清溶菌酶,通过探讨前处理条件、
<正>今年夏天,气温居然高到了40度以上,据说西班牙都热死了上万人。这个时间,别说思想了,连命都保不住了。合适的温度,才会适合生存生长,也才会适合思考与思想。唐宋的文人都在不热的地方,他们著名的诗文都在天气适宜时候写出来的。暴热或者爆冷,都噤若寒蝉。怪不得现在有的教育家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热得暴跳,冷得爆棚,别说思想了,别说想象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期刊
当下,名著导读作业的布置随意性、碎片化现象严重。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功能和作用,基于学情和文本的考虑设立作业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作业评价机制,基于整体构建的原则设计出结构化的作业任务,体现方法引领、思维导向。
《儒林外史》全书共三十五万字,其中对女性的描写却只有约两万字。全书中女性角色大部分都处于边缘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女性是男性的“分身”与“化身”;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是男性的“工具”;三、女性是被凝视的客体,是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作为“分身”存在的女性,必然不可能成为文章的“主体”,只能作为“客体”而存在,而此种“客体”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其工具性和其对男性主体的依附性。本文旨在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