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通过经济改革兑现人口红利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_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到人口红利的支撑。首先,通过回顾人口转变过程及其形成的有利于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改善、储蓄率和资本回报率保持高水平,以及主要来自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本文阐释了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其次,还围绕劳动力市场发育回顾了相关领域改革的历程,本文阐释了高速增长的充分条件。再次,本文同时还显示,兑现人口红利、发育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过程的结合,使经济发展成果得到较充分的分享。最后,根据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本文提出进一步改革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讨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直接回应最近的见刊论述以及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与身体美学相联系的四种观点。这些观点是:1)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犹如经济学一样的研究领域,不同流派彼此阐发但学科本身仍然有待于历史学者与其它形式的批判加以论述;2)身体美学不是一种实用主义;3)身体美学研究促进赋型(embodiment身体化),可以成为身心互融的强有力手段,以及4)正如已有的种种马克思主义式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样,也会有马克思主义身体美学。然而,当我们将舒斯特曼的论著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联系起来
《经济学动态》转来乌家培先生《也谈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史》一文。乌老就笔者的拙文《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质疑,现回应如下:1.乌老认为,将1980年的“颐和园讲习班”视作为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是不合适的。
《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3期发表了李金华的大作《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源起、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我读了以后,了解到当前我国数量经济学界存在的不少情况。因为观点可以自由发表,历史却不能随便修改。所以,我作为我国数量经济学研究的“过来人”对李文的历史描述部分有悖于历史发展真相之处,作些校正和补充。
城市公用事业是由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供气、供热、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等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行业组成。这些行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福利。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要求加强政府有效监管。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与完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体系,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
2016年9月23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大国经济论坛2016年学术年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供需均衡、内外平衡与大国发展”。来自哈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自秦汉到民国,屯垦一直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团队经营下的国有农场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但内在激励机制扭曲,未能摆脱效率不佳和亏损频仍的局面.在最近四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大多数农场的一线生产单位已转为农工家庭.然而与农民相比,农工承担着较重的费用负担,却享有较少的经营自主权.农工社会保障和社区公共服务的筹资皆困难重重.因此,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的综合性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探讨了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劳动收入分配关系的公平性.从研究结果来看,当采用客观公平性来度量时,可以看到企业基本呈现劳动偏向分配;但当采用主观公平性度量时,大多数企业呈现资本偏向分配.当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时,无论客观和主观公平性均表现为资本偏向分配.从影响资本劳动收入分配公平性倾向来看,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形成资本偏向分配,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占比的提高有助于形成劳动偏向分配,董事长总经理是否兼任、监事占比、管理层不领薪人员占比的变化对分配公平性倾向影响不显著
杰里·豪斯曼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贡献,但其在应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豪斯曼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其在应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设定检验方面,他提出了针对面板数据和离散选择等模型检验的广义统一框架,针对遗漏变量等设定检验问题提出了框架性讨论;在估计方面,他对单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联立方程的识别与估计、实际应用中非线性和非参数估计等提出相应的方法;在偏误处理方面,针对测量误差,他对缺失数据和处理效应偏误、变量误差及其偏误等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假设处理中,他针
本文利用被试内实验设计研究不平等厌恶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并在偏好类型是隐性信息条件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不同偏好类型的异质行为反应问题。实验结果发现:个体不平等厌恶系数对于合作行为的解释能力因合作情境而异,合作信念成为个体不平等厌恶影响合作行为的中介变量。在同种博弈情境中,自愿供给合作行为在高优势不平等厌恶类别中显著高于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对比两种博弈情境,高、低劣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呈现同质合作行为反应,高、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呈现异质合作行为反应,不过它被高、低合作信念类型差异合作效果所解释。实验研究
一、引言 人类合作的永恒障碍是人们具有不同的利益。在现代社会,利益冲突通常会通过契约安排来加以缓解,即使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设计巧妙的契约可为缔约方提供一种激励以获取合作的潜在收益。例如,劳动契约包含了为留住和激励员工而设计的工资和晋升条款;保险契约将免赔和自付与风险分担条款结合在一起,以鼓励投保人小心谨慎;信用契约详细列举了支付和决策权以保护贷方,同时鼓励借方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