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新区是城市后起之秀其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核心区域教育教学水平依然存在差距,尤其以中小学体育教育方面问题众多。新区中小学生源多以新区学生为主,学生基础素质较差,受限于学生水平其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偏向保守。新区学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也不深入。德育教育理应贯穿体育课,乃至小学课程教学的始终,进行体育课程中德育内容渗透,全面培养学生品格至关重要,确保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不掉队。
关键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德育渗透
城市新区与城市核心区中小学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差距逐渐缩小,在提升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的同时,也应该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掉队。体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仅被作为传授运动技能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造成了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缺位,新区中小学问题暴露的更为严重。体育活动不应仅仅追求竞技成绩的卓著,也需要规则约束,也需要注重顽强拼搏,团结一致,锲而不舍等意志品质指引。
一、 新区中小学体育课德育渗透面临问题
(一)体育课程认知存在误区
城市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于对体育课的认知也存在极大的误区。学习至上,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熏陶下,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忽视了体育课程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功能属性。
(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城市新区中小学学校内体育课程学科地位低,体育老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体育课程如同“放羊”。学生家长会因体育课程中正常损伤去问责教师,导致教师以上课不出现伤病为目标,上课趣味性高,运动量小,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体系不系统,教学管理不严格,影响了学生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受限于当前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体育课一直被轻视,被曲解,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不作为。新区中小学教师重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体育课程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属性。忽视了借助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路径。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为教师简单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借助趣味游戏或趣味道具去练习动作,对于技能掌握情况不做过多要求,同时也缺乏对对于体育活动学习过程中精神层次的要求。
(四)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方式,而当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教学评价过程还主要以运动技能习得情况为主,忽视了对于坚韧、团结、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的考核评价。缺乏对学生道德层面的要求。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历来不受重视,其考核评价成了摆设,致使教师缺乏自我反思和提升,缺乏对体育渗透的思考。
二、 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新区人口众多,新区中小学数量庞大,其教学工作推进理应得到更多重视。中小学德育教育应贯穿学校课程教学的始终,体育课中德育教学也不应该缺席。受限于以往观念的影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德育教学工作开展需大量的工作投入与改变。
(一)寓德育于体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还是以室外课程教学为主,在室外放松的环境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以教学环境产生学习懈怠,时刻保持认真专注。在进行跑步类项目时难免枯燥,以此类项目引导学生树立坚韧何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拔河项目中引导学生要团结,众志成城才能攻坚克难;在篮球比赛中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协调配合、人尽其才的品质。将品德教育恰当融入體育教育的始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二)重视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一样一行都完全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教师不能规范自身言行,将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以身作则要求老师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友好和善的态度,知错能改的谦卑。将自己对学生的教诲,深刻到自己的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切实推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中小学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不断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做合格的教师。
(三)追溯体育历史,传播德育理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史料的教学作为基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实现情感上的调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此外,在体育课中,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和个性特征,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解释残奥会的相关知识和优秀残障运动员的行为,可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的问题,改善自己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素质。
(四)采取合理评价方式
在中小学体育中,如果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对考核体系进行科学调整。目前,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评价体系几乎没有。最终导致中小学体育的内容不能总是满足中小学体育既定的需求。教师需要对中小学体育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判断。学生的表现越好,老师的考核评价就越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成果及道德品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督促教师全面进步。
三、 总结
新区中小学学生基数庞大,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日渐好转,但仍旧面临众多问题。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问题较为突出。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不应仅作为体育技能学习的途径,也应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能较为快速得到获得性德育教育体验。对学生体质和道德品质提升都有极大帮助,积极落实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向荣,刘昀.试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7-99.
[2]王磊.“中国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科技视界,2017(3).
作者简介:
潘潇,浙江省海宁市,海宁市行知初级中学。
关键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德育渗透
城市新区与城市核心区中小学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差距逐渐缩小,在提升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的同时,也应该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掉队。体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仅被作为传授运动技能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造成了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缺位,新区中小学问题暴露的更为严重。体育活动不应仅仅追求竞技成绩的卓著,也需要规则约束,也需要注重顽强拼搏,团结一致,锲而不舍等意志品质指引。
一、 新区中小学体育课德育渗透面临问题
(一)体育课程认知存在误区
城市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于对体育课的认知也存在极大的误区。学习至上,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熏陶下,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忽视了体育课程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功能属性。
(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城市新区中小学学校内体育课程学科地位低,体育老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体育课程如同“放羊”。学生家长会因体育课程中正常损伤去问责教师,导致教师以上课不出现伤病为目标,上课趣味性高,运动量小,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体系不系统,教学管理不严格,影响了学生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受限于当前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体育课一直被轻视,被曲解,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不作为。新区中小学教师重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体育课程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属性。忽视了借助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路径。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为教师简单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借助趣味游戏或趣味道具去练习动作,对于技能掌握情况不做过多要求,同时也缺乏对对于体育活动学习过程中精神层次的要求。
(四)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方式,而当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教学评价过程还主要以运动技能习得情况为主,忽视了对于坚韧、团结、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的考核评价。缺乏对学生道德层面的要求。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历来不受重视,其考核评价成了摆设,致使教师缺乏自我反思和提升,缺乏对体育渗透的思考。
二、 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新区人口众多,新区中小学数量庞大,其教学工作推进理应得到更多重视。中小学德育教育应贯穿学校课程教学的始终,体育课中德育教学也不应该缺席。受限于以往观念的影响,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德育教学工作开展需大量的工作投入与改变。
(一)寓德育于体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还是以室外课程教学为主,在室外放松的环境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以教学环境产生学习懈怠,时刻保持认真专注。在进行跑步类项目时难免枯燥,以此类项目引导学生树立坚韧何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拔河项目中引导学生要团结,众志成城才能攻坚克难;在篮球比赛中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协调配合、人尽其才的品质。将品德教育恰当融入體育教育的始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二)重视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一样一行都完全呈现在了学生面前。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教师不能规范自身言行,将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以身作则要求老师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友好和善的态度,知错能改的谦卑。将自己对学生的教诲,深刻到自己的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切实推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中小学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不断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做合格的教师。
(三)追溯体育历史,传播德育理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史料的教学作为基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实现情感上的调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此外,在体育课中,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和个性特征,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解释残奥会的相关知识和优秀残障运动员的行为,可以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的问题,改善自己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素质。
(四)采取合理评价方式
在中小学体育中,如果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对考核体系进行科学调整。目前,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评价体系几乎没有。最终导致中小学体育的内容不能总是满足中小学体育既定的需求。教师需要对中小学体育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判断。学生的表现越好,老师的考核评价就越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成果及道德品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表现,督促教师全面进步。
三、 总结
新区中小学学生基数庞大,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日渐好转,但仍旧面临众多问题。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问题较为突出。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不应仅作为体育技能学习的途径,也应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能较为快速得到获得性德育教育体验。对学生体质和道德品质提升都有极大帮助,积极落实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向荣,刘昀.试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7-99.
[2]王磊.“中国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科技视界,2017(3).
作者简介:
潘潇,浙江省海宁市,海宁市行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