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如何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笔者认为牢记崇高使命、认清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是前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是根本,坚持“六个结合”原则,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是关键,真诚服务、无私奉献是保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益补充。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兴衰成败。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牢记历史使命、认清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是前提
(一)牢记崇高使命
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认清角色定位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队伍。他们既要组织协调班主任、组织员、学生干部等从不同角度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又要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项工作部署,还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比青年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与青年学生容易沟通,能够跟他们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与青年学生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
(三)明确工作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八项,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三是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四是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五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六是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七是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八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有的放矢。
二、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是根本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辅导员应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这主要是指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政治上的引路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及时为学生讲解大政方针、介绍形势政策,在大事大非的问题上,把握方向、引领时尚,为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二)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这是做思想工作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辅导员是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体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经济资助和心理咨询等日常事务的能力。此外,辅导员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三)要有严明的纪律意识
严明的纪律意识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保证。辅导员不仅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要有严明的纪律意识,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模范遵守岗位规定,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要首先率先垂范,凡劝解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
(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辅导员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表现,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敢于打硬仗,敢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三、坚持“六个结合”原则,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是关键
(一)坚持“六个结合”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以下简称“六个结合”原则)。“六个结合”原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整的实践观念体系,是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并善于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着力在“合”字上下功夫,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
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每时每刻都要将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辅导员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入手,从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了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去开展各项工作,与学生及时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四、真诚服务、无私奉献是保证
(一)真诚服务,用服务赢得信赖
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想管理好学生,必须先服务好学生。如今,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为学生服务,它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优质服务培养人,以贴心服务感召人,以温馨服务教育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贴心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二)倾洒爱心,用爱心温暖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做不好辅导员工作,倾洒爱心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原动力,工作中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对每一名生病、住院的同学,都力争要做到探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关怀。同时对弱势群体贫困生要尤为关注,要建立贫困生档案,在掌握了每位贫困生的真实情况后,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如国家助学金、省助学金、贫困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以及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资助等,以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后回报社会。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益补充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
(一)塑造人格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可以说,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心灵对话、情感沟通、视界融合、精神共体、思想同构的过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则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我们输出的信息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亲切感和认同感。当前的大学生,都喜欢重感情、和蔼、有爱心和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因此,辅导员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过程中,尽情展现微笑,尽力塑造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彼此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
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学生受到辅导员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更加自励自勉,。与此同时,学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辅导员并听从辅导员的谆谆教导。
(三)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辅导员要和同学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同时要建立交流平台,交流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施红星.新时期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
[2]游跃.浅析新时期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杨要杰(1979—),男,河南郑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兴衰成败。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牢记历史使命、认清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是前提
(一)牢记崇高使命
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认清角色定位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队伍。他们既要组织协调班主任、组织员、学生干部等从不同角度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又要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项工作部署,还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比青年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与青年学生容易沟通,能够跟他们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与青年学生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
(三)明确工作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八项,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三是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四是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五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六是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七是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八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有的放矢。
二、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是根本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辅导员应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这主要是指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政治上的引路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及时为学生讲解大政方针、介绍形势政策,在大事大非的问题上,把握方向、引领时尚,为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二)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这是做思想工作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辅导员是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体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经济资助和心理咨询等日常事务的能力。此外,辅导员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三)要有严明的纪律意识
严明的纪律意识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保证。辅导员不仅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要有严明的纪律意识,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模范遵守岗位规定,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要首先率先垂范,凡劝解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
(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辅导员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表现,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敢于打硬仗,敢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三、坚持“六个结合”原则,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是关键
(一)坚持“六个结合”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以下简称“六个结合”原则)。“六个结合”原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整的实践观念体系,是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并善于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着力在“合”字上下功夫,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
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每时每刻都要将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辅导员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入手,从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了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去开展各项工作,与学生及时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四、真诚服务、无私奉献是保证
(一)真诚服务,用服务赢得信赖
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想管理好学生,必须先服务好学生。如今,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为学生服务,它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优质服务培养人,以贴心服务感召人,以温馨服务教育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贴心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二)倾洒爱心,用爱心温暖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做不好辅导员工作,倾洒爱心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原动力,工作中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对每一名生病、住院的同学,都力争要做到探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关怀。同时对弱势群体贫困生要尤为关注,要建立贫困生档案,在掌握了每位贫困生的真实情况后,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如国家助学金、省助学金、贫困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以及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资助等,以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后回报社会。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益补充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
(一)塑造人格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可以说,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心灵对话、情感沟通、视界融合、精神共体、思想同构的过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则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我们输出的信息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亲切感和认同感。当前的大学生,都喜欢重感情、和蔼、有爱心和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因此,辅导员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过程中,尽情展现微笑,尽力塑造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彼此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
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则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学生受到辅导员的尊重,就会产生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更加自励自勉,。与此同时,学生受到辅导员的关怀爱护,又会更加尊重辅导员并听从辅导员的谆谆教导。
(三)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辅导员要和同学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同时要建立交流平台,交流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施红星.新时期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
[2]游跃.浅析新时期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杨要杰(1979—),男,河南郑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