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春笋益处多

来源 :农家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春后采挖的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同时,春笋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现代医学证实,食用春笋可对人体起到增强免疫力、开胃健脾、降低三高、通肠排便、预防心脏病、养肝解毒等多种益处。增强免疫力春笋中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同时,春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是理想的减肥佳蔬。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碳酸氢钠和异丙嗪共同使用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择我科室收治的急诊眩晕症患者58例,以抽扑克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探究组、对照组两组,其中各为29例,对照组进行丁咯地尔治疗,探究组进行碳酸氢钠和异丙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眩晕症患者治疗中采用碳酸氢钠和异丙嗪治疗,疗效确切,患者住院时长显著缩短,临床舒适
2020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瞄准农业现代化目标,依托天然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布局、加强宣传、创意策划等措施,深度挖掘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潜能,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近年来,水禽疫病种类多而复杂,给水禽产业发展带来挑战。针对当前防控形势,养殖场户应坚持养防并举,将防疫管理融入到整个建设和生产过程当中。根据水禽的生物学特性,从建场选址开始,采取免疫、监测、生物安全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试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金融的聚力,加之地方的产业基础,就现代乡村的产业体系积极尝试了初步构建。总体上,有服务土地综合整治,有支持环境改善提升,有助力田园乡村建设,有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有壮大龙头企业等等。江苏省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的助力,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地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比如通过支持试点乡镇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让地方特色产业更加市场化。例如,在射阳县洋马镇,多家银保机构联合成立了产业基金,凭借白菊花入
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草莓高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无土栽培基质多茬使用后,其中会残留许多腐烂根系、病菌或虫卵、盐分,甚至是线虫等,加之栽培基质本身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草莓的栽培效果。如果每年更换基质,又会增加草莓种植成本,从而降低其种植效益。如何延长基质使用寿命,减少其投入成本,成为高架草莓基质栽培必须解决的难题。传统太阳能+化学试剂消毒是把高架上的基质搬出来集中堆放消毒,耗时耗工、成本较高。经多年反复试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总结出草莓高架栽培基质原位棉隆消毒技术。该技术是在高架基质槽
随着气温的较快回升,果蔬等园艺作物微体害虫如红蜘蛛、蚜虫、烟粉虱、蓟马等种群数量上升,危害加重,影响果树、蔬菜和草莓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人工释放天敌控制害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人工释放捕食螨控制红蜘蛛,释放异色瓢虫控制蚜虫、蓟马、粉虱等效果好、绿色安全。
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各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导航定位等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随着电商、冷链物流等快速发展,在农业产后加工流通环节中,很多涉农企业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2021年5月22-2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
3月11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宣布2021“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重要活动计划。据介绍,江苏计划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和节假日时点分布,持续创新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推介活动,并将重点组织“一园、两基地、三活动”推介。“一园”是主题创意农园,重点宣传主题创意农园的创新创意理念和营销模式。目前全省主题创意农园总数已达400个。
近年来,随着导学型评价和促学测评等理念的倡导和推广,诊断性测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的诊断性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诊断性语言测试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诊断性语言测试的应用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些诊断测试系统应运而生。文章分别选取了国内外的两个诊断性语言测试系统,DIALANG和优诊学(高校版)为例进行分析和对比,旨在探究各自特点和优缺点,进而促进国内诊断性语言测试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提高国内的外语教学质量。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1.病原与流行病学特征该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呕吐、剧烈腹泻,10日龄以内病仔猪大量死亡,传播迅速,冬春季多见。该病病原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和紫外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低温,不耐热;在pH值为3的溶液和胆汁中稳定;0.03%的福尔马林、氢氧化钠、季铵盐等消毒药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该病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腔分泌物及呼气排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