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国公桥

来源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nyho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1277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大军从闽西进军漳州,听说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追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
   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只是一座木桥,却也是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橋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教师在“教”之前学生似乎已经“知道”的知识点,如何寻找这些“知识点”的教学生长点和增长点,是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以“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教学研究为例,教师在秉承实证精神对学情和教材编写意图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从猜想转向直接验证”“从‘方法’的简单铺陈转向‘方法’的融会贯通”“从简单片面的经验积累转向对‘思维严谨性’的追求”的教学调整策略,从而为本课的教学寻找到
【摘 要】乘法是求若干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的意义是乘法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概念,其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解决“1 2 3 4 …… 100”“89 90 91 88 92 99 81”类似加法问题中,是可以利用“乘法”来解决的。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从“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练习”“等差数列求和”三个不同阶段逐步递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 乘法的意义 思
【摘 要】从“传统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已经经过了近一个世纪,名称变化的背后实则是教法学法的改变。以二上“表内乘法(二)问题解决”一课教法学法的探究为例,教师可以从中探寻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四则运算、表征和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等为教学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解题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有效教学策略  从传统的应用题到《课标(实验稿)》中的“解决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也应运而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借助相关手机APP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的研究,以“长方体(二)”单元练习课为例,提出了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单元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据分析 单元练习课 思考  单元练习课是针对一个单元所有知识点开展的练习,其知识含量较大,涉及面也较广,要想在40分钟内将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地开展练习,显然教学过程只能蜻蜓点水
近年来,许多地方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結对帮扶活动——青年教师拜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师,一师带一徒,师徒互动,教学相长。在一些学校,“青蓝工程”成为能力提升工程,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骨干、当地名师;许多师傅在“后浪”的推动下,焕发职业第二春。   但在此过程中,有些青年教师刻意模仿师傅的教学风格,一味照搬师傅的教学招式,看似提高了自己,却没有超越师傅。   “学我,不能全像我。
【摘 要】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用减法解决问题”时,掌握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由于情境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出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聚焦这两个新的符号,通过“说”符号、“添”符号、“比”符号等手段,帮助学生准确提取信息,切实理解题意,有效掌握方法。  【关键词】用减法解决问题;大括号;问号  【背景】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设计了简单的情境(见图1),使学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及练习十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
[摘要]园长、教师及家长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认知与此类事故能否得到公正处理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访谈江西省吉安市两所幼儿园的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提出要加强对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法制教育,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制度,以有效应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  [关键词]园长;教师;家长;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摘 要】现行使用的北师大版数学四上教材中有“温度”一课,教科版科学三下教材中有“温度和温度计”一课、科学四下教材中有“温度和气温”一课。本文以“温度”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围绕“温度”主题,首先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材编排、教学设计、学习材料等方面将两学科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三大关乎课程整合的教学再思考:理顺内容,厘清目标;整合教材,重组内容;引入“微课”,适时整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起点,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算理,在两者之间的不断沟通中开展学习活动,并且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于生动的活动之中,达到知识的重组和内化;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感受计算所带来的乐趣;通过不断反思计算中的错误,从而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率。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