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人注册商标制成商品销售的商标侵权认定

来源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商标法框架下,将他人注册商标制成商品进行销售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要从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和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两个角度进行认定.如果制售商标行为不以区分产品来源和出处为意图,则构成符号使用而非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可能性时应当考察商标、商品的近似度和商标知名度,以消费者一般注意力为标准进行个案分析,若不具有使消费者因混淆商品来源而误购的可能,则不应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其他文献
假冒专利罪是一种空白罪状,其犯罪客体一直存在争议.通说认为是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但也有依据前置法《专利法》将“侵犯专利权认定为假冒专利罪的客体”是错误的观点.通过分析假冒专利罪这一刑种的形成过程,分析冒充的专利权和以技术特征为内容的无形法益,可以推导出冒充的专利权和以技术特征为内容的无形法益不是假冒专利罪的客体.通说认为假冒专利罪的保护客体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观点,放在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数法益背景下,用专利人的有形法益即他人的专利标识作为是否假冒的标准,对判断假冒专利罪构成实质犯罪仍然是唯一适用的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解纷机制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两方面入手,对十八大以来的224份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解纷机制的发展历程是向基层赋能放权、丰富治理要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可划分为承上启下、系统布局和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其演化的核心逻辑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以及坚持多项制度的统筹协调与系统推进.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我国农村解纷机制已然形成
基于打击犯罪的需要,手机已经普遍成为各国的搜查对象.但是与传统搜查不同,手机搜查存在过程的“二阶段性”、搜查范围的不特定性、对隐私权的侵犯性等特点.实践中,手机搜查表现出启动搜查无须审批、附带搜查不合理运用、搜查范围不受限制、执行程序过于简陋和事后救济不充分等问题,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基于此,有必要从建立双重审批制度、限制搜查范围、完善执行程序、强化救济机制四方面对其予以规制.
晚清重臣岑春煊在任内积极推行新政,提出“求善外交,必先内治求善,内治必先警务”“豈不以警察为治安之要政”的警政理念.其提出和使用的“警务部”“警务署”“警官”“警官等级职任”“警职”等一系列概念,为我国现代警政建设和警察管理提供了影响至今的概念术语.岑春煊高度重视发展新式学校教育,提出“警察学堂乃造就警务人才之本,急须建立”,把创立警察学堂视为开办警务的前提和基础,并主张选择“学贯中西,品忧纯粹”之士充任管理者和教习人员.岑春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集中而鲜明地提出和使用“警学”“警务研究所”“警察之原理”
风险社会背景下跨区域公共危机已经由偶发向频发、简单到复杂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跨区域公共危机,我国多个要素联系紧密的地区通过共同制定区域规划、签署行政协议、建立组织机制、推进项目合作的做法,进行了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尝试.当然,这种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也暴露出了协同程度不够、协同效度不高、协同限度不足、协同信度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本位主义、区域分割等惯性思维的阻滞,社会和企业等主体参与的成分欠缺,协议的规范性差和区域配套制度的供给不足,以及信息、人力等资源的保障乏力.因此,应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公安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犯罪行为伴随产生了金融经济行业数据、公安执法执勤数据、积淀数据和互联网公开信息等各种数据资源.经济犯罪产生的涉案数据类型复杂、来源广泛、总量庞大、高度关联、鲜活有效且主体特征明显,其采集主要通过人工采集和数据读取两种方式进行.全面掌握这些数据资源的分布情况、特点和获取方式,才能有效地开展多维数据研判,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符合目标需求的案件情报,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
刑事和解与自首、坦白司法实务量刑减让模糊化、忽视语义内容涵摄范围,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橡皮图章”,阻碍了刑事和解实体法衔接的理论课题展开,同时也影响了量刑规范化.刑事和解与自首、坦白交叉、包容的逻辑关系,契合了刑事和解是法定的酌定从宽量刑情节司法经验,也为理论研究回应司法实务提供了助力.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量刑规范化要求和罪刑法定原则在量刑中的贯彻,刑事和解与自首同时具备的案件中,量刑减让的幅度应当不低于自首量刑减让(基准刑的40%)和不高于刑事和解与自首相加后扣除坦白的量刑减让(基准刑的80%);在刑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化应用领域不断扩张发展,公民个人人脸识别数据被商业公司广泛收集和使用.人脸识别数据既涵盖了“人脸”的人格利益,又体现了“数据”的财产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个人敏感数据,亟须法律的特殊保护.因此,应当针对人脸识别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隐私泄露、责任不明、数据滥用等现实问题,从个人权利、企业责任、政府监管等三个角度来完善法律保护体系,以保障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与合理利用.
人类在进入国家状态之前虽然已经经历数百万年的积累,但仍然只有其中的极少数积累起进入国家的条件,以不同路径迈步进入了国家状态.人类国家起源路径的多样性及早期国家形态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各不相同的早期国家形态各自所对应的政治伦理内容也迥然不同.这种不同在多种关于早期国家诞生的话语中有着清晰的呈现,而各种不同的政治伦理话语内容则既清晰地对应着关于国家诞生的不同路径,也清晰地对应着不同形态的具体早期国家.人类早期国家形成的多元路径、多样的早期国家形态及不同的政治伦理话语之间,存在着一种基于历史必然性的
对刑事一体化研究应放弃宏观呼吁而转为微观践行,还要回归到对本土化实践的关注,弥合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鸿沟.从犯罪学出发经由刑事政策指导和刑法教义学约束抵达刑事诉讼运用,是贯彻刑事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应对涉疫犯罪,亟需发挥刑事一体化思想的引领价值,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集合整体刑法学元素和运用刑事一体化思维具有诸多优势.从犯罪学上分析疫情犯罪产生的原因,为具体刑事政策制定和刑事司法运用提供依据和指引;从刑事政策核心含义上寻找“依法严惩”涉疫刑事政策的法理依据,并为涉疫刑法教义学产生浸润效应;在刑法教义学上通过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