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性质初探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当前新闻界正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将会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为此,这一辑我们刊登了几篇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文章,希望更多的同志参加讨论,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共餐为主线,首先回顾了共餐在不同学科背景中的研究成果,然后以此为理论背景,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餐,并重点关注共餐在人类社会制度中所表现的招待作用以及对塑造社会关系所呈现的不同意义。
仪式作为一种象征行为,聚集了社会信念、伦理道德、生命理解等文化内涵,并且强化了一个社区共享的价值和行为方式。本文以笔者在绍兴地区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呈现了“祝福”仪式之过程,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该仪式的内涵进行解读,揭示传统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人伦关系、大众心理等社会构建因素。本文试图在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探讨“祝福”仪式的演变及其运作机制,以及在当代社会语境下该仪式在民间生活与文化开发中的二重面相。
从社会语用学视角,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半自然语料,我们调研了东乡本族语者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特点。结果表明:东乡本族语者实施拒绝多使用间接拒绝策略,而“附加部分”多为“给出理由”和“提供其他办法”。性别和亲疏关系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使实施拒绝者的语用策略呈现不同特征。本研究对于了解东乡族的语用习惯,洞察其社会、文化特点都具有较深刻的意义;同时我们收集的大量半自然语料,有利于东乡语的记录和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对做好哲学
期刊
期刊
期刊
每个人在各自家里,从出生走向学校教育前,对人世的初识和习性的被塑,惯常是温馨地沐浴在自家融满爱的襁褓里、哺育、抚养着,久而久之,先从爸妈、家庭成员认同,习得母语、生存技能、渐成习惯。初识皆由“家人”始的惯习,往往便成牢固的记忆势力,习以为常到“习而不察”及至“习非成是”的“离谱”“,自家人说自家话”,绝对“天经地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第一,应该倡导多元通和模式,该模式具有包容性,能够包容各个宗教和各种文化;第二,打破宗教鸦片论,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理论,从宗教层级论和冲突论转向宗教平等论、适应论及和谐论;第三,当代中国宗教理论模式应该是生态的、和谐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的和温和无神论的。
2014年,北京大学课题组对四所大学在校藏族学生的基本情况及一些议题方面的思想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的总规模为1300人,其中包括了111名藏族教师。问卷中15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主要涉及被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语言能力、校园生活和社会交往,以及对“内地班”、大学环境、家乡发展和汉族民众的印象等等。本文为调查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藏族学生对所在校园环境的评价、对自己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