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是中华民族千年发展下的历史积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国学引入语文教学,会直接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素养,对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与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均有积极的促进效果。本文针对国学如何系统性的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策略建议提出。
关键词:国学;小学语文;小学教学
前言:
国学不属于单一学科,而是涉及到历史、哲学、书画等多领域交融的学术范畴。体现国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双重培育是教育的目的。通过系统性层面,主动构建崭新的国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相互融合的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在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
国学学术界认可的定义为:诸子百家、先秦经典为基础,包含中华民族历代的各类文化学术,有政治、思想、历史、咋学、地理、经济、医学、书画、易学、建筑等,在意识层面,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根据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国学开始更深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国学、理解国学、深入国学学习。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提高学生在诗词朗诵表达、认字识词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1]。
二、当前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依赖古诗词教学
过于依赖古诗词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对教材内唐诗、历史故事、成语等进传授,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这些国学经典[2]。这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硬性,客观忽视对于古诗中意境唯美、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关注,不能全部展现国学丰富的内容及魅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片面性误区。
(二)国学理解过于粗浅
国学的内容范围深远且深邃,国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求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更是令学生对于国学经典文化层面的理解及认同。被动转主动,学生从小认识中华古典文,、培养学生品行。通过一句诗词、一个成语,把深刻的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学生成长阶段。提升学生审美情操及道德品质,心底热爱国学,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3]。
(三)培养方式简单及片面
目前,国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培養方法存在一定客观片面问题,教师大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容易造成学生对国学的理解过粗浅,难以获得清晰及明确的认识,教学效果直接降低。
三、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需要重视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主要承担语文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国学经典对语文基础性提高具有推动价。国学包罗万象,即有基础类的《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也有专门类的《道德经》、《易经》等,也有艺术类的宋词、唐诗、乐理等,因此,文章典籍、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名人名言、神话寓言等都是国学经典,都需要足够重视。
(二)加深国学精髓的理解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断前行,积累的民族文化智慧、民族价值精神,是传承更是发扬。因此,国学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国学的精髓进行重视,让学生足够去理解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和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至始至终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等进行传递,取其精华,让学生循环渐进中被影响,提升学生语文以及品德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国学在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
(三)建立层次系统性培养
一是,重视国学经典朗读和感受,培养国学教学环境。古诗词的教学要从硬性的朗读和背诵,转变为让学生去理解诗词。用理解的角度,去打开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启蒙,喜爱古诗词,通过古诗词提高审美、语感、阅读、文字掌控运用等各方面能力。如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写诗,去点点滴滴打动学生内心世界,转被动接受变主动吸引。
二是,利用初级教育阶段孩子喜欢故事特点,教师主动推荐国学相关故事读本,按照课程指导要求,小学阶段需实现400万字课外阅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低年级注重学生识字、识词及运用能力,高年级注重语言理解及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结构及知识运用,提升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用学生演讲及读后感两个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对国学经典故事的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古人的智慧结晶。
三是,开展内容丰富的国学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做诗比赛、国学知识竞答、经典国学故事小品等。通过这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去学习国学知识,认真了解国学独有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把这些掌握的国学知识进行转化,得到对国学水平和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共同培养。在活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用引导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代替硬性回答提问,如这个故事如何理解、蕴含什么道理等。
四是,构建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模式,家长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也需要家长全力支持和配合。通过微信等方式,建立互动学习小组,教师需引导家长认识国学对学生影响价值,鼓励家长支持、参与、监督。在日常生活中,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引导孩子,热爱国学,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及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提出,首先是重视国学经典的学习,其次是加深国学精髓的理解,最后是构建层次系统性的培养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国学教学和语文教学有效的进行有机构建,突破创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吉玉.语言与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然指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8(34):62-65.
[2]陈小梅.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1):98.
[3]毛荣荣.刍议国学经典对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影响[J].教育观察,2018,7(10):51-52.
关键词:国学;小学语文;小学教学
前言:
国学不属于单一学科,而是涉及到历史、哲学、书画等多领域交融的学术范畴。体现国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双重培育是教育的目的。通过系统性层面,主动构建崭新的国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相互融合的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在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
国学学术界认可的定义为:诸子百家、先秦经典为基础,包含中华民族历代的各类文化学术,有政治、思想、历史、咋学、地理、经济、医学、书画、易学、建筑等,在意识层面,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根据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国学开始更深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国学、理解国学、深入国学学习。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提高学生在诗词朗诵表达、认字识词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1]。
二、当前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依赖古诗词教学
过于依赖古诗词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对教材内唐诗、历史故事、成语等进传授,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这些国学经典[2]。这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硬性,客观忽视对于古诗中意境唯美、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关注,不能全部展现国学丰富的内容及魅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片面性误区。
(二)国学理解过于粗浅
国学的内容范围深远且深邃,国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求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更是令学生对于国学经典文化层面的理解及认同。被动转主动,学生从小认识中华古典文,、培养学生品行。通过一句诗词、一个成语,把深刻的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学生成长阶段。提升学生审美情操及道德品质,心底热爱国学,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3]。
(三)培养方式简单及片面
目前,国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培養方法存在一定客观片面问题,教师大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容易造成学生对国学的理解过粗浅,难以获得清晰及明确的认识,教学效果直接降低。
三、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需要重视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主要承担语文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国学经典对语文基础性提高具有推动价。国学包罗万象,即有基础类的《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也有专门类的《道德经》、《易经》等,也有艺术类的宋词、唐诗、乐理等,因此,文章典籍、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名人名言、神话寓言等都是国学经典,都需要足够重视。
(二)加深国学精髓的理解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断前行,积累的民族文化智慧、民族价值精神,是传承更是发扬。因此,国学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国学的精髓进行重视,让学生足够去理解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和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至始至终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想观、人生观等进行传递,取其精华,让学生循环渐进中被影响,提升学生语文以及品德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国学在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
(三)建立层次系统性培养
一是,重视国学经典朗读和感受,培养国学教学环境。古诗词的教学要从硬性的朗读和背诵,转变为让学生去理解诗词。用理解的角度,去打开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启蒙,喜爱古诗词,通过古诗词提高审美、语感、阅读、文字掌控运用等各方面能力。如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写诗,去点点滴滴打动学生内心世界,转被动接受变主动吸引。
二是,利用初级教育阶段孩子喜欢故事特点,教师主动推荐国学相关故事读本,按照课程指导要求,小学阶段需实现400万字课外阅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低年级注重学生识字、识词及运用能力,高年级注重语言理解及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结构及知识运用,提升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用学生演讲及读后感两个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对国学经典故事的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古人的智慧结晶。
三是,开展内容丰富的国学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做诗比赛、国学知识竞答、经典国学故事小品等。通过这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去学习国学知识,认真了解国学独有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把这些掌握的国学知识进行转化,得到对国学水平和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共同培养。在活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用引导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代替硬性回答提问,如这个故事如何理解、蕴含什么道理等。
四是,构建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模式,家长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也需要家长全力支持和配合。通过微信等方式,建立互动学习小组,教师需引导家长认识国学对学生影响价值,鼓励家长支持、参与、监督。在日常生活中,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引导孩子,热爱国学,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及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提出,首先是重视国学经典的学习,其次是加深国学精髓的理解,最后是构建层次系统性的培养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国学教学和语文教学有效的进行有机构建,突破创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吉玉.语言与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然指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8(34):62-65.
[2]陈小梅.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1):98.
[3]毛荣荣.刍议国学经典对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影响[J].教育观察,2018,7(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