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及其精油在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是唇形科薰衣草属半耐热性植物,因其特别的芳香性成为重要的香料植物之一。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和欧洲南部,现已遍布非洲北部和东部以及中东国家、西南亚和印度东南部等地。薰衣草具有观赏价值,是园林景观的常用植物。在医疗保健方面,薰衣草也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大量研究表明薰衣草及其精油具有抗菌消炎、祛斑美白、镇静催眠、镇痛和抗焦虑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香薰、化妆品等领域。薰衣草因此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薰衣草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薰衣草及其精油在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薰衣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薰衣草及其精油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煤田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查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认识尚不足。为弄清气体的富集规律,优选勘探靶区,运用钻探(现场解吸、试井、岩芯)、测井、水文、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从构造演化、埋深条件、沉积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讨论了气藏的煤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和富气成藏机制,划分出4种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及对应的气藏类型;评价优选出3个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陇东地区煤层厚度大,
为了深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侏罗系陆相砂岩油藏富集规律研究及进行致密油藏"甜点"预测,利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丰富的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测试资料,开展了侏罗系油藏储层评价及储层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油藏岩性主要包括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组分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其次为岩浆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填隙物包括水云母、高岭石、硅质、铁白云石、硬石膏等。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
古地貌对侏罗系油藏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环江油田西部的洪德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大量钻完井、测井、试井及最新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印膜法对该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原型形态进行了恢复。研究区古地貌单元被划分为古河谷、古阶地、斜坡、河间丘、低残丘等5种类型。油藏主要分布在斜坡带及低残丘等高地区域,这些区域地层水环境相对闭塞,因而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同时,研究区支沟发育,一级支沟向东南发育,二级支沟向南部发
骑马榫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是常见的榫卯方式之一,其形式主要分为十字形和T字形两种。但在家具的椅子结构设计中,目前仅见于辽代家具的部分椅子,在椅面框架前部的左右两端使用十字形骑马榫的结构设计形式,且这种榫卯结构形式在辽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均有所出现,其设计风格在保留总体结构特征的情况下各自又略有区别。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十字形骑马榫在辽代椅子设计上的出现,经历了不同的特征演变过程,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民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地掀起了一股仿古建筑热潮。各种类型的户外仿古木家具大量出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将复古家具产品融入户外环境,可以形成丰富的现代环境,能帮助人们在感受古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在户外仿古木家具设计制造中,榫卯结构是一个关键性影响环节,可以显著增强仿古木家具整体结构稳定性,能形成独特的艺术设计形式,更好地凸显户外仿古木家具的基本内涵。概述
设计说明:榫卯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榫卯结构在契合文具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对榫卯结构文化的活化与传承,同时也是在契合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这对于促进设计作品提升其文化内涵,传播影响力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直榫和燕尾榫是一切榫卯结构的根本形态,将二者提炼运用于契合文具包装的结构设计之中,将文具包装做成充满趣味性与互动性的契合包装。
期刊
设计者自述:作品以中国榫卯抗震性结构为基本原理,设计出一款符合7~11岁儿童的益智类玩具。该年龄段儿童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具体运算能力,榫卯本身具有的逻辑性可以帮助训练儿童大脑。该设计的创新点在于:结合中国古代榫卯抗震性的科学原理,与科普产品设计联合,是一款带有中国传统智慧的玩具。
期刊
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在带给我们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由于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人格利益、财产利益和公共利益,对个人信息加以私法保护无疑成为了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现有进程,为个人信息保护进程提出浅显的建议。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将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个人信息基本概念、法律属性和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特点做出介绍,明确
《民法典》有关个人信息的规定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指引,明确了个人信息是独立于隐私权的民事权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细化规定,但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并未取得显著实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暴露出我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本文对《传染病防治法》、《民法典》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结合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