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孤立性肺小结节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在临床诊断中使用胸部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32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活检病理结果,将32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22例)和恶性病变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诊断、胸部CT诊断,评估在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中应用胸部CT诊断的效果.结果:与X线片诊断(80.65%)相比,胸部CT的诊断准确率(96.88%)更高(P<0.05).良性病变组的结节直径(1.80±0.23)cm、血流灌注量(130.12±12.09)mL/100g·min、血容量(15.22±3.07)mL/100g、强化峰值(38.26±6.11)mL/100g等指标水平低于恶性病变组的(2.21±0.36)cm、(145.89±15.33)mL/100g·min、(19.58±4.12)mL/100g、(45.78±6.52)mL/100g,P<0.05.良性病变组的分叶征80.00%、毛刺征90.00%、血管集束征70.00%、空泡征80.00%、钙化60.00%、胸膜凹陷征50.00%的比率低于恶性病变组(40.91%、45.45%、9.09%、40.91%、16.64%、13.64%),(P<0.05).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在临床诊断中使用胸部CT诊断准确度较高,可以准确定性结节,在结节性质(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胃肠息肉治疗中应用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接受治疗胃肠息肉患者中遴选120例为研究主体,以方便抽样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纳入60例.参照组予以普通内镜治疗,研究组予以无痛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数据显示,研究组手术用时、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术后出血、黏膜肌损伤,均
目的:研究分析多参数MRI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和不典型子宫肌瘤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临床确诊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18例及不典型子宫肌瘤患者62例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肿瘤患者在不同参数的核磁共振图像中的特点及差别.结果:1)磁共振定性标准中,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中有8例位于宫腔、4例位于肌壁间、3例位于宫颈、3例位于宫外,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中呈混杂信号,在扩散加权成像中呈高信号,与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磁共振定量标准中,两组患者的肿瘤平均表现扩散系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重点环节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为防范门诊手术室患者不良护理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开展回顾,经原因分析找到重点环节,后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具体流程并加以实施,对比实施前后两年内的护理纠纷、不良事件出现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纠纷以及不良事件出现比实施前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比实施前明显提升,前后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展重点环节安全
目的:探讨静疗工作坊教学设计对护理人员护理素养的培养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法的不同分为工作坊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管理,工作坊组给予基于静疗工作坊教学设计的培训管理,两组培训时间持续3个月.结果:培训后工作坊组的自我动机信念、任务分析、自我监控及调节、自我评价等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工作坊组对于培训方法、培训效果、培训氛围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疗工作坊教学
目的:探究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班级将纳入的121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堂上接受传统模式教学;研究组接受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结合模式教学.对比两组完成某项局部解剖操作所用时间、学生自认解剖操作难易度、对局部解剖结构认知情况和局部解剖实验考试成绩.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完成解剖操作时间缩短,学生自认局部解剖操作难易度评分下降,对局部解剖学结构认知评分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考试成绩提高(P<0.01),成绩≥22.5分学生占比增大,成绩<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PBL)+微信平台对规培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方法:选择本院30位规培医师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的诊治为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例,每组各1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观察组实施PBL+微信平台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分别记录两组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各项考核指标的差异,对两组实习生教学前后的考核成绩改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并且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本次研究分析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实习生在规范化培训前的整体理
2020年国际专家共识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强调该病是多器官代谢紊乱累及肝脏的表现,在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治疗结局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仝小林院士创新性提出态靶结合的现代中医辨治思想,总结出“慢病十态”的辨病体系,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进行疾病靶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结合中西医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提出疾病态势发展规律为“郁壅态—湿热态—瘀虚态”,综合相关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初步探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各态势阶段相应的调态方药和主要“靶药”(症靶、标靶),基于仝小林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两个时段,从本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选择80例进行研究,按照研究时段进行分组,即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型护理,对比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既可提高护
目的:对本中心2015~2019年妊娠期妇女感染HIV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HIV筛查的56376例孕妇纳入本次的研究范围.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妊娠结局.结果:2015~2019年,妊娠期妇女HIV阳性例数208例,阳性率为0.37%,其中感染年龄主要为21~30岁,民族主要为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及以下,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无业者居多,以性接触传染为主要感染途径,性伴侣HIV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女性高血压疾病临床带教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心内科实习的98名临床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医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名.对照组在女性高血压疾病教学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在女性高血压疾病教学时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两组实习时间为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习后研究组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