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不能千篇一律采用一个模式。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主要有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主持人是学生或者老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在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教学模式;交互讨论;实践探究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相对稳定又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型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部分老师把中学数学教学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成“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这一种模式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初期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许多地区已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但这种探索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这需要我们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的教育特点与传统去探索,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的一些教学模式:
1.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结构是:
(1)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2)初学新知──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掌握新知──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4)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5)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布置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2.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的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1)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2)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3)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4)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5)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3.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探究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
(1)导入新课──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2)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可,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3)验证探究──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予以巩固,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强化体验得出的新知。
(4)评价体验──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5)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与思考题,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特点,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简介:
王双菊,女,汉族,1977年8月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河北省清苑縣张登中学,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多种奖励,2008年9月和2012年分别获教学成绩优胜奖。在2006年8月和2011年,在清苑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次一等奖和两次三等奖。在2011年、2013年、2015年曾三次获政府嘉奖。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教学模式;交互讨论;实践探究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相对稳定又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型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部分老师把中学数学教学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成“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这一种模式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初期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许多地区已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但这种探索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这需要我们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的教育特点与传统去探索,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的一些教学模式:
1.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结构是:
(1)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2)初学新知──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掌握新知──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4)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5)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布置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2.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的结构可以这样归纳:
(1)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2)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3)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4)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5)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3.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探究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
(1)导入新课──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2)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可,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3)验证探究──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予以巩固,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强化体验得出的新知。
(4)评价体验──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5)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与思考题,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特点,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简介:
王双菊,女,汉族,1977年8月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河北省清苑縣张登中学,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多种奖励,2008年9月和2012年分别获教学成绩优胜奖。在2006年8月和2011年,在清苑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次一等奖和两次三等奖。在2011年、2013年、2015年曾三次获政府嘉奖。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