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践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的母校。在近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自觉行知、自主成长”的管理思想,稳步求进。近日,记者就近几年来学校发展的情况采访了校长蒋寿桐先生。
记者:蒋校长您好!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蒋校长:好的。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之路,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稳步提高。1960年学校出席全国教育群英会,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如果说晓庄精神开辟了“生活教育”新领域的话,那新安小学就是“生活教育”的实验,创造了新安旅行团这个有别于传统学校的“社会即学校”的新模式。
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 有东、西两个校区,建有设施先进的教学大楼,设备齐全的“新旅少儿活动中心”和童话世界般的幼儿综合楼,拥有校园办公网、多媒体教学网、Internet网、小好汉电视台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不含幼儿园23个班),近6000名学生,330名教职工。“敬业争奉献,务实创一流”是新安教师的整体形象,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受国家级表彰的28人,在省级赛课中获奖的12人,淮阴市骨干教师21人,90%的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
新时期以来,新安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构建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施“主动发展,优化过程,单班复式”三大策略,坚持“强化目标,注重过程,突出双基,开发智能”四项原则。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全面发展,全员发展,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智德双全,身心两健,富有创造精神”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并连续五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目前,新安人正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为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而努力!
记者:多年来,新安小学自觉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自觉行知、自主成长”的管理思想,努力促进每个生命的自主成长,请问你们是如何践行具有“新安”特色的办学之路的?
蒋校长:新安小学是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天然基地,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我校训练学生,有下列五个目标:(1)健康的体魄;(2)生产的技能;(3)艺术的兴趣;(4)征服自然的本领;(5)改造社会的精神。我校还根据“生活教育”的原则,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编制了校本课程。
自主成长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为核心”。为促进师生自主成长,我们努力建设“自觉行知”的学校文化,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师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校园充盈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着力解放师生的思想、手脚和时空,促进每一个生命的自主成长。
我们的自主成长教育坚持三大原则,即“强调自主,注重激励,着力内化”。强调自主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这是实施自主成长教育的首要条件。注重激励就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点燃其主动求知,主动进取的火花,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成长的关键。着力内化就是激发学生自我需要,使其产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其自觉吸收转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主动发展的能力。
记者:教会做人是自主成长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校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
蒋校长:首先,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入手。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我做一日小交警”活动,让学生走上大街,和交警叔叔一起值勤。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有了内部动力。
其次,在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上着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体验,我们的做法是:(1)成立“礼仪示范岗”、“卫生监督哨”、“绿化小卫士”等自主管理小队;(2)建立“小好汉报编辑部”、“小好汉电视台”、“小好汉科学院”、“新旅少儿艺术团”等自主活动阵地;(3)开展“我是新旅历史纪念馆小讲解员”“我是小小环保考察员”“我是小小气象员” “我打一日工”“我当两日兵”“我当三日农村娃”等自主教育活动。通过以上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努力让他们在学校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样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
再次,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奠基。在平时的德育活动中,我们从学生终身发展这个大处着眼,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瞄准最基本的德育目标,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逐步构建起小学生自主成长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形成层次递进式的学生思想教育要求。如我们把“乐于助人”这一目标,分解为“关心亲人”、“关心同伴”、“乐助他人”三个层次;在学生中开展“新时期‘三个生存’”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全体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生存,还要帮助他人生存,更要像新旅前辈那样关心民族生存。要求各年级围绕年段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
记者: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是如何把教学与实践、教学与课堂完美结合的?
蒋校长:“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是自主成长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贯彻的三大基本策略。
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我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把赏识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教师要始终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全力诱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讨论、观察与操作,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等。
以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通过回顾总结,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不断趋于优化,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我校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猜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探索者。
(责任编辑 王永康)
记者:蒋校长您好!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蒋校长:好的。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之路,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稳步提高。1960年学校出席全国教育群英会,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如果说晓庄精神开辟了“生活教育”新领域的话,那新安小学就是“生活教育”的实验,创造了新安旅行团这个有别于传统学校的“社会即学校”的新模式。
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 有东、西两个校区,建有设施先进的教学大楼,设备齐全的“新旅少儿活动中心”和童话世界般的幼儿综合楼,拥有校园办公网、多媒体教学网、Internet网、小好汉电视台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不含幼儿园23个班),近6000名学生,330名教职工。“敬业争奉献,务实创一流”是新安教师的整体形象,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受国家级表彰的28人,在省级赛课中获奖的12人,淮阴市骨干教师21人,90%的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
新时期以来,新安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构建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施“主动发展,优化过程,单班复式”三大策略,坚持“强化目标,注重过程,突出双基,开发智能”四项原则。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全面发展,全员发展,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智德双全,身心两健,富有创造精神”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并连续五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目前,新安人正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为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而努力!
记者:多年来,新安小学自觉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自觉行知、自主成长”的管理思想,努力促进每个生命的自主成长,请问你们是如何践行具有“新安”特色的办学之路的?
蒋校长:新安小学是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天然基地,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我校训练学生,有下列五个目标:(1)健康的体魄;(2)生产的技能;(3)艺术的兴趣;(4)征服自然的本领;(5)改造社会的精神。我校还根据“生活教育”的原则,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编制了校本课程。
自主成长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为核心”。为促进师生自主成长,我们努力建设“自觉行知”的学校文化,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师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校园充盈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着力解放师生的思想、手脚和时空,促进每一个生命的自主成长。
我们的自主成长教育坚持三大原则,即“强调自主,注重激励,着力内化”。强调自主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这是实施自主成长教育的首要条件。注重激励就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点燃其主动求知,主动进取的火花,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成长的关键。着力内化就是激发学生自我需要,使其产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其自觉吸收转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主动发展的能力。
记者:教会做人是自主成长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校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
蒋校长:首先,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入手。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我做一日小交警”活动,让学生走上大街,和交警叔叔一起值勤。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参与德育活动有了内部动力。
其次,在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上着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体验,我们的做法是:(1)成立“礼仪示范岗”、“卫生监督哨”、“绿化小卫士”等自主管理小队;(2)建立“小好汉报编辑部”、“小好汉电视台”、“小好汉科学院”、“新旅少儿艺术团”等自主活动阵地;(3)开展“我是新旅历史纪念馆小讲解员”“我是小小环保考察员”“我是小小气象员” “我打一日工”“我当两日兵”“我当三日农村娃”等自主教育活动。通过以上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努力让他们在学校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样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
再次,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奠基。在平时的德育活动中,我们从学生终身发展这个大处着眼,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瞄准最基本的德育目标,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逐步构建起小学生自主成长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体系,形成层次递进式的学生思想教育要求。如我们把“乐于助人”这一目标,分解为“关心亲人”、“关心同伴”、“乐助他人”三个层次;在学生中开展“新时期‘三个生存’”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全体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生存,还要帮助他人生存,更要像新旅前辈那样关心民族生存。要求各年级围绕年段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
记者: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是如何把教学与实践、教学与课堂完美结合的?
蒋校长:“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是自主成长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贯彻的三大基本策略。
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我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把赏识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教师要始终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全力诱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讨论、观察与操作,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等。
以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为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通过回顾总结,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不断趋于优化,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我校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猜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探索者。
(责任编辑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