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民工沐浴“阳光雨露”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垫江县来主城打工的邱钦荣,住在渝中区已有1年时间,他不仅自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把妻儿接进了城。他感慨地说:“在城里打工很踏实,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去追拖欠的工资,社区、街道都会帮一把忙,城里人没把咱当外人!”
  邱钦荣的话代表了渝中区几万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
  去年底,渝中区对进城务工人员作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表明:进城农民工有三怕——一怕无工作,二怕无居所,三怕无保障。针对这“三怕”,渝中区结合实际,实施了为民服务工程,使进城务工人员充分沐浴“阳光雨露”。
  
  市场+培训:找工作不再难
  
  位于渝中区的南纪门劳务市场,是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进城“第一站”。4个月前,梁平县来主城打工却无一技之长的李玉芬在这里完成了生平第一次就业培训。学会了家政服务后,她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月收入800元的工作。
  李玉芬是数万进城务工者中普通的一员。为了让农民工进城找工作不再难,渝中区采取劳务市场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合理、有序、高效地流动。通过不断“放大”南纪门劳务市场这个“支撑点”和“辐射源”,渝中区搭建起了覆盖全市、辐射西南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平台。
  依托这个平台,渝中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两年来,有1.2万进城农民工接受了家政、建筑、保安、物品搬运、保健按摩推拿、计算机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有4.4万人次接受了法律法规、劳动维权、计划生育等引导性培训。
  除此之外,渝中区还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夜校、市民学校开展劳动计生、社交礼仪、消防安全、卫生保健等各种培训,今年以来已有440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让进城务工人员有了“技术含量”,找工作也容易多了,南纪门劳务市场已为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公寓+社区:关爱每一位民工
  
  刚到重庆打工的郑强,一开始每天花1.5元钱住在储奇门最便宜的民工公寓里,避免了餐风宿露。两个月后,工作安定下来的他接来了妻子,搬进了每月160元水电气费包干的民工公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到城市就业的居住难题,渝中区先后建设了价廉物美的进城务工人员大小经济公寓59所,共7100平方米,可容纳2200人同时住宿,现最便宜的进城务工人员公寓每晚仅1.5元钱。同时,渝中区出台优惠措施和扶持办法,对具有一定规模,消防、卫生、物价等验收合格、登记备案的进城务工人员经济公寓,从水、电、气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切实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居住困难。
  在提供廉租房的基础上,渝中区发动社区开展活动,让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家”的温暖。
  进城务工人员占社区总人数80%的望龙门街道东水门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社区成立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组,坚持每月到进城务工人员家中交心、谈心。在进城务工人员的建议下,社区还成立“社区民工合唱团”,让进城务工人员踊跃参加,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社区小报《华福简讯》开辟了“农民工热线”专栏,专门为楼栋的农民工提供法律、计划生育、就业等咨询。通过这个专栏,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同时也把这种温暖传递给社区每一个人。周民兵来到社区3年,现在已经成为了楼栋内的“红岩志愿者”,每月义务帮助楼内居民收缴水电气费用;杜军成为《华福简讯》的“荣誉投稿员”,今年春节,他还主动捐助100元参与社区送温暖活动。
  
  管理+维权:进城民工有保障
  
  梁平农民谢友旺进城打工,在朝天门批发市场找了一份搬运工作。前不久,他索性把老婆孩子也接到城里。说起现在一家人的生活,老谢乐呵呵地说:“社区主任给我说,孩子可就近上学,不用缴借读费,孩子上学不用愁了!”
  谢友旺不知道,是渝中区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帮了他的大忙。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动态管理比较困难等情况,渝中区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居住状况以及子女入学状况等都可通过该系统一目了然,初步实现了对进城务工人员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
  通过该系统,笔者查到了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渝中区已接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314人在指定的中小学入学,免收借读费438万元;各定点医疗机构共接待进城务工人员就医6626人次,减免挂号费、诊疗费等4.1万元;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卫生防疫检查和常规体检2.3万人次……
  针对建筑行业等拖欠工资的“高发领域”,渝中区在建筑行业推行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保障金制度,截至目前,共收取158个区管建设项目的工资保障金4490.6万元。
  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渝中区成立了由劳动局、建委、工商局、公安局、法院等单位组成的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联动工作小组,建立起了维护权益的联动工作机制,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今年以来,渝中区共查处了进城务工人员投诉举报案件143件,为1023名进城务工人员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454.36万元,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33件,挽回经济损失12.96万元。?
  
  主持人点评
  曾几何时,“户口薄”的巨大“鸿沟”,断了好多农村人的“城市梦”,而农村人祖祖辈辈“死守”的“承包地”,也限制了城里人下乡创业的热情。如今,随着这些“门槛”的拆除,农村人可以安心地在城里打工,城里人也可以带着项目到农村去创业。而推动这些的,正是农民进城和城里人下乡的社会发展大趋势。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巫溪县鱼鳞乡鱼鳞社区。  一间移动电话营业厅里,店主夏论平笑迎顾客。  30岁的夏论平是当地人。由于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他在乡亲中口碑颇佳。  2007年以前,夏论平一直在河北省一家大型企业打工。由于肯吃苦、会钻研,他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车间主任。  2007年,夏论平决定返乡创业——在社区里开办营业厅。  从此,夏论平开始天天在社区忙活。  而印象里偏远凋敝的故乡,也在他眼前一天天
从“负资产”到市值500多亿元,重庆水务走了九年。九年间,在保证重庆市民喝上干净水的同时,重庆水务也拧开了创造水务产业价值的龙头。    “一龙”治水,打破融资边界    2001年1月,重庆水务集团挂牌成立。它由原市公用局和市政管理局两个职能部门合并改制而成,整合了重庆自来水公司、重庆排水公司等国企,集供排水于一身。  这标志着重庆从政府办水向企业办水转变,“九龙”治水的体制窘况得以改善。  然
【摘要】在国内框架分析的实证研究中,框架建构与议程设置的混用极为普遍,即将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频率、稿件安排方式及组织方式等议程设置的内容解释为媒体对于报道框架的建构。而实际上,媒体议程设置与媒体的报道框架影响受众的路径与结果是不同的。本文拟从媒体选择框架与符号框架两个方面入手,对大陆、香港与美国的六家媒体关于弗格森事件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来具体说明不同国家地区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之间的差异,以及
农夫拉着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几亩田。  无奈之下,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不解地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
2013年4月18日,黔江区濯水镇卫生院医务室门外,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  “自从有了这本‘小册子’,娃儿预防接种该打啥子针、该吃啥子药,都清楚了。”蒲花社区三组村民杨艾萍挥舞着一本“小册子”,拉着四岁的女儿前来接种。  “现在,村里医生经常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我们带上这本‘小册子’给娃儿预防接种!”四组村民谢增和接过话头。  村民们讨论着这些年的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传统的公共卫生服
2011年9月某晚,曾鹏陪企业老板吃饭,狂饮11瓶啤酒,横卧酒楼。  作为工业园区招商干部,他得舍命陪君子。  次日醒来,曾鹏头痛欲裂。仓促返家后,方知一家老小通宵未眠。  一番洗漱后,他更换衣裤,又匆匆出门:“今天,我还有一顿酒要喝。”  “喝死你。”身后,老婆声音响起。  坐在前往单位的公交车上,曾鹏想起家人关爱之神情,不禁感慨万千,于是点击手机键盘,作《应酬》一首。  “接待应酬经常喝醉,不
1942年底,重庆沙坪坝。  一块平坝上,一座平房渐渐挺立起来。  盖屋的是一名中年男性,戴眼镜、蓄浓髯、穿长衫,像是文化人。  随后三年,在日军疯狂轰炸下,这个男人在这间小屋里绘就了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漫画作品。  在每幅漫画上,都署有男子的名字:丰子恺。  丰子恺一生,有两间屋子让他魂牵梦绕。  第一间,是他位于家乡浙江的“华屋”——缘缘堂。  在那里,丰子恺徜徉于种满樱桃和芭蕉的庭院之间,创
“我们的‘父母官’在义务劳动做好事……”2014年1月16日晚上,万州区天城镇万河村党员周涛在微信上看到一组照片,“咦,这不是我们村吗?”  “父母官”其实不是官,参加义务劳动的多数是村里的共产党员,最大的“官”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尽管照片中没有自己,但周涛还是很感动:“我们哪怕只是做了一丁点事情,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  受感动的还有镇党委书记谈祖伟。  每次看到党员受表扬的事儿,谈祖伟总会想起两
2014年3月7日清晨,大雨如注。  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里村村委会门口,人群熙熙攘攘。  他们的目光望向同一方向——村口。  “这么大的雨,李书记怕是来不了!”人群中涌动着焦急不安。  蓦然,一声喇叭打破群众的担忧。  “来了来了,李书记来了!”群众的声音响亮起来。  伴随刹车溅起的水花,一个温暖的声音传来,“大家久等了,今天的院坝会只能搬到屋里举行了”。  这个声音,来自万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明
警惕“白领冷漠症”  2012年9月,一社交网站发布《2012年度白领冷漠度调研报告》:91.6%的受访者在工作中感到困倦、疲劳;33.6%的人对公司没感觉;“80后”、“90后”白领最渴望沟通……“白领冷漠症”正悄然流行。  应对“白领冷漠症”,专家建议应从两方面着手。  培养兴趣。白领应该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释放压力。如周末走入郊野,亲近大自然;参与学习培训,增长知识;适度参与社交,加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