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中错觉现象运用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如果没有创意来做灵魂,就很难使广告富有精神和生命力。在广告创意中注人类型各异的错觉元素,是丰富广告创意的方法之一。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是人们无意识地利用某些知觉线索对所见物体作了错误推论而产生的。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会出现,而且表现为一定的倾向。把错觉现象运用到广告创意中,使消费者接收到广告中的信息,很容易产生知觉上的偏差,对广告产生另外的理解,最终使广告创意的表达更加新颖独特,引人人胜,进而使受众对产品印象深刻,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相反,在广告创意中滥用错觉会给消费者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影响产品和品牌的形象,影响销售。
  广告创意中错觉现象运用的表现形态
  广告创意的视错觉。在廣告中最常用的是视错觉。例如在1956年,霍尔茨舒赫尔牌汽车的两张推销广告照片就用了透视错觉。广告的目的自然是卖汽车,创意点就在于人物模特与车体的摆放位置。两张广告的标题与文案完全一样,整个画面的布局也雷同,只是两张广告中。一张是人物模特站在汽车的后侧拍摄的。另一张是模特站在汽车的前方拍摄的。这样车子本身的大小虽未变,但由于照片前后景透视效果造成了错觉,即模特站在汽车前面的照片,人物突出。而汽车显得较小,而模特站在汽车后侧面的广告照片则人物较小,汽车显得较大。广告创意充分利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错觉原理,因此人物模特站在汽车后侧拍摄的平面广告自然被广泛采用,致使汽车的宽敞、高大更加引人注目。正是由于在创意中运用了错觉才造成了这种结果。
  广告创意的听错觉。在第二十三次全国优秀广播广告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可以爱我追我,千万别吻我》中,甜美的女声道:“走喽,大街上的风景真漂亮,就像我一样。”闻其声,让人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少女。“咦。他怎么老跟着我,难不成想追我?”一句狐疑的问句引发了听众的兴趣,听众们也想知道,究竟是不是他想要追她。随后女孩唱道:“你可以爱我追我,千万千万别吻我。”让听众产生错觉,联想到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在听众联想之余,一句正式的旁白出现了:“天津交通广播提醒驾驶员朋友们:保持安全车距,谨慎驾驶。”把听众从错觉中拉回到了现实,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则交通广告啊!不禁莞尔一笑。广告创意中给人造成的听错觉使广告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广告创意的0理错觉。广告创意中运用到的心理感知错觉,可以理解为广告的意识形态给人造成的精神上的影响。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
  广告的终极目的是推销商品,但是在广告创作上却并不明确地表达这一点,而是用标榜精神的自由、道德的光辉、超越物欲的丰富人性的方式,使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即购买商品等于在享受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方式,通过广告的表现方式物质需要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精神追求。
  广告创意中错觉现象运用的缺憾
  错觉现象的文化内涵缺失。在信息爆炸时代,广告铺天盖地,如何能快速让消费者记住产品或品牌名称成为广告创意的首要目的。于是,广告业界出现了一种用展示人体(尤其女性)来刺激受众感官,进而引发受众产生错觉心理现象的广告形式,这种广告通常为性暗示广告,这种错觉即歪曲联想,即通常是在广告创意形式上运用错觉现象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进而来理解广告的内容。然而,广告创意中往往由于刻意利用这种错觉冲击效果而使广告丧失了文化内涵,成为受众道德批判的对象。
  错觉现象成了欺骗手段。把错觉现象夸大运用于广告创意表现之中,容易演化成为一种制造假象、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和手段。以电视购物广告制作为例,由于广告拍摄角度的不同,如俯拍或仰拍,亦可通过电脑软件制作来改变事物标尺标准等手段,来强化产品外观的某种特性或优势,使受众对产品产生视错觉,盲目相信了广告产品的奇效。这种广告创意几乎把错觉当成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绝妙表现手段,而没有真正体现产品的真实情况,使产品未达到受众预期的成色、功效,最终致使受众对产品或品牌失去信任感,产品和品牌的形象受损,自然也会削减销售量。故错觉心理现象运用不当,广告传播效果将适得其反。
  广告创意中错觉现象运用的建议
  充分利用与发挥错觉现象优势。修正药业产品“斯达舒”的电视广告创意就是充分地运用了错觉的优势。广告中,紧张的鼓点节奏下,一位年轻的母亲焦急地翻找着抽屉,原来丈夫胃病又犯了,找不到胃药,年轻的母亲急忙让儿子去找“斯达舒”,结果儿子却找来了一个呆头呆脑的男人,原来是儿子的“四大叔”。妈妈气鼓鼓地拿出真正的“斯达舒”胶囊纠正了儿子的错误。这则用“斯达舒”与“四大叔”音阶相同给人造成了听错觉的广告很快在央视大量投播,一时间“四大叔”家喻户晓,偶尔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幽默话题,“斯达舒”的品牌知名度也不知不觉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广告创意充分利用听错觉优势,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即强化了受众的感官效果,使人们很容易都记住了要治胃病就找“斯达舒”,进而达到了广告传播的目的。
  错觉现象与情感诉求结合。在广告创意中将错觉现象与其他广告诉求形式相结合运用,会使广告在产品销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当今广告创意中常运用情感诉求,情感诉求广告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错觉现象与情感诉求形式相结合能有效增强广告的影响力。
  例如“斯达舒”的另一则广告,一个中年男人询问的声音:“胃(喂)!你好吗?”在山野间反复回荡,是利用了受众会产生听错觉的心理现象,把“斯达舒”治疗“胃”的功效融人日常生活的简单而又亲切的问候中,亦使受众产生了被关爱的情感体验。随后旁白内容为“关心就在身边”,这样就把“斯达舒”的功效上升到了亲情化的诉求理念,巧妙地将产品和企业形象诉求融人亲情之中。目标受众在观赏广告画面的同时,得到亲情化的心理寄托,一个普通的问候,一句久别重逢的关怀,一声温暖心脉的呼唤,一缕牵肠挂肚的感情,充分展示亲情化的人文关怀,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强化了受众的记忆。同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错觉现象与强势媒体联姻。不同的广告媒体给受众产生不同的错觉心理。即每种媒体都有它在受众群体中不同的心理定位。巧妙地利用媒体对受众的心理影响,充分利用错觉效应,对品牌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雅客”即将错觉与媒体联姻使广告传播效果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原本“雅客”只是中国中小企业行列中普通的一员,为了打响品牌,“雅客”以“媒体集中”的原则,把媒体资源集中在央视。2003年8月26号,“雅客"V9在CCTV-1播出,广告播出5天后,雅客公司客户服务部咨询电话每天达到50多个,15天后,每天100多个。网站点击率达5000多次,在“雅客"V9的第一次招商会上,这个品牌的签约金额达到2.3多亿元,经销商预付款是6700万元。糖果虽不是很大的一个产业,但是这种招商规模在中国糖果业里面是绝无仅有的。“雅客"V9上市4个月就卖了3.5亿元。显而易见,在央视做广告,可以给消费者以强势品牌的错觉心理。“雅客”充分利用了消费者会产生错觉的心理现象与强势媒体结合,使其企业由不知名发展转变成了中国糖果行业的领袖。
  运用错觉应考虑受众文化差异。广告创意中运用错觉也要注意到广告受众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广告受众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广告内容的理解和喜好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红色可以使消费者产生热情和蓬勃的生命力的心理错觉。但是在德国却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安全、恐惧的感知错觉。因此,当我国的红色鞭炮出口德国进行广告宣传时,未得到德国广告受众有效的回应,一度出现滞销的局面,后来中方出口企业改变了广告宣传的颜色基调,不再使用红色。同时也将鞭炮的表面用纸和外包装改为灰色,才使得销量回升。所以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如果片面地追求广告创意错觉元素的艺术表现,而忽略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就可能因小而失大。
  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广告创意中运用错觉可以使广告创意锦上添花。广告创意通过运用错觉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实现促进销售的目的。在广告创意中恰当地运用错觉,更能强化广告创意的感官效果,从而提升广告活动的传播效果。相反,如果错觉在广告创意中运用得不合时宜或把握不当,则会使广告品位低俗,失去受众青睐,导致产品滞销甚至名声扫地。故在广告创意中应充分发挥错觉的优势,适度运用错觉,使错觉在广告创意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在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市场逐渐步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突出表现为煤炭产品价格下滑和煤炭产品供过于求两方面,从而对煤炭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发挥创新驱动的全面支撑作用.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主体和产业创新平台3个维度构建了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
目的评价住院关口前移在眼科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眼科门诊预约住院患者,其中实施住院关口前移前1 47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住院关口前移后1 705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登记入院途径,干预组将住院患者的术前检查、健康宣教、术前用药等工作前移至正式住院前。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前候床时间、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与月均出院人次分别为(7.5±0.54),(1.6±0.14),(5.5±0.
会议
为促进老年科技产品创新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以“老年人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为主题,针对北京地区老年人在居家与日常生活、健康、信息与沟通、学习与娱乐以及行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