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融入STEM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小水滴搬家”系列活动为例

来源 :教育导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已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会努力寻找问题答案,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探究的持久性和深入程度还有待提高.研究者尝试在中班科学活动中引入STEM教育,结合具体案例,从生成主题、确立目标、投放材料、调整探究等方面讨论实施要点;并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整合和提炼,以推进幼儿科学探究;强调科学探究与幼儿的实际运用和生活相结合;灵活、准确运用科学概念并引导幼儿使用科学工具.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了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叙事性儿童评价方式“学习故事”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基于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契合点及其中提出的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以某园大班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5片神奇的雪花片”为例,研究者提炼出学习故事在数学区活动中的运用策略:捕捉幼儿自主探究“5的组成”过程中的“哇”时刻,识别幼儿在探究“5的分解与组成”过程中体现的数概念水平及心智倾向并及时回应幼儿的疑问,旨在促进教师在数学区指导中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执行功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有关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从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测查、发展、影响因素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干预等方面进行梳理,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通过设计主题绘画、图片排序、视频引谈、情境中劳动选择等活动,收集青岛市S幼儿园大班幼儿对待劳动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三维度的真实表现和多样表达.采用NVivo 12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儿童眼中的劳动特性、劳动价值、儿童对不同劳动类型的喜好程度及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劳动行为意愿;并通过主体与环境、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以及策略与方法三个维度对幼儿的劳动态度进行归因,最终提出建议:挖掘本土劳动资源中的教育契机,为全体幼儿提供平等、丰富的劳动机会,营造“家—园—社”三维相通的劳动环境,利用大众传媒进
3-6岁幼儿独有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学习与生活高度依赖环境.区别于过去只关注静态学习环境的提供,幼儿园学习场景是伴有幼儿能理解的故事情节的四维时空,是对幼儿带着情感温度在幼儿园内学习、生活时空的延展与支持.文章从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创设方面入手,研究幼儿园学习场景的特征及其建构的内容,探寻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幼儿园优质学习场景建构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