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座桥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3月,区骨干教师参加展评课,我执教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堂课从课题的选定到备课、上课历时10天。因为是自己独立备课,加上时间短,思路定下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小的环节的改进倒有不少,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四处。
  一、抓住薄弱点,给孩子一座读写的桥梁
  原来的教学设计:
  仿照课文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方法,用总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如:“我们的校园真文明啊! ;
  。”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反思:
  课堂上的读写结合点,老师们一般偏向于写作技巧的训练,或者语言的运用与积累,练笔时常常因为时间比较紧,锻炼的多是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效果不好。
  课标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高年级的习作已开始注重素材的积累与选择,并且从实际的作文练习来看,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也是此学段的一个训练重点。
  作文材料选得好,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学生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扰:看到作文题目,思绪万千,却不能选取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经常处于盲目随意、散乱无章的写作状态。结果,作文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状况。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必须从选材入手,指引学生。
  这节课在表达方式的教学上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如按方位顺序描写建筑物,用总分结构写一处景点等。这些表达方式都值得学习。但结合上面的反思,我另辟蹊径,大胆设计,进行了文章选材的训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地选择材料,并在选择的素材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新的教学设计:
  读写迁移——模拟选材训练
  要求:围绕中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材料来证明江都是花木之城,并以总起句的形式写在横线上。
  题目:《花木之城——江都》
  开头:江都是扬州的花木之城。
  总起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起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起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起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江都真是名副其实的花木之城啊!
  二、降低坡度,给孩子一座双基训练的桥梁
  原来的教学设计: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这句话把什么比作摇篮?
  B.这里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拓展延伸:_________是_________的摇篮。
  反思: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或查字典、词典的解释,或用动作表现、图画描摹,或联系实际心领神会,或联系上下文想象感悟。此设计采取的是词典式的理解方式,但通过试教,我发现孩子还是不能理解“发源地”的含义。对“摇篮”,学生的理解是一种经验式的对接,在他们的个性体验中,摇篮就是婴儿睡觉的地方。因此,在随后的造句练习中,很多学生造出了“大树是小鸟的摇篮”等指向“摇篮”本义的句子。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的意会更需要泛化,需要去其形而取其神。安排几个例句,让学生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比查词典的解释更能让学生接受。
  新的教学设计: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这句话把什么比作摇篮?
  B.这里的“摇篮”是什么意思?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拓展延伸:
  少年书画院是未来书法家的摇篮。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____是____的摇篮。
  三、创设意境,给孩子一座积极思维的桥梁
  原来的教学设计:
  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的?你最喜欢哪个方面?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评一评。
  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进行批注。
  反思:
  语文教学的境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格调。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心境,促使学生抒发真情,自由表达思想,自主选择表达方式。
  此环节的设计紧密围绕课后习题,指出这节课研读的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课后训练重点,高度聚焦,化繁为简,以一线穿珠的形式架构了整个教学,使整堂课干净利落,清清爽爽。但问题浅显且目标不明,“最喜欢哪个方面”的问题虽然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但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教师应以一种怎样的课堂教学状态进入儿童的世界,通过文本向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而广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最终让他们从成人的霸权中走出来,拥有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呢?如何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心境,促使学生抒发真情,自由表达思想,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呢?
  教师一方面必须提升问题的难度,同时变被动的接受为孩子的主动探究;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作者选材的匠心,为最后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做好理解上的铺垫,让学生明白选材都是围绕课题这个中心进行的,都能证明中心,但所选择的材料在重要性方面并不相同,有的需要详细写,有的需要略写。这样,选材训练就可以水到渠成,没有难度了。同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才能总领课程,就像一篇小说,定下一个基调,设置一个悬念,才能使人不由自主地读下去。   新的教学设计:
  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首曲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用概括的学习方法抓住了它的主旋律。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在这四个旋律中,哪一个旋律是乐曲的高潮?也就是说如果让你把这四个方面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你认为哪一方面最能证明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你的理由是什么?
  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进行批注。
  四、超越文本,给孩子一座升华情感的桥梁
  原来的教学设计:
  学生分小组探究哪一方面最能证明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探究后,统计各小组人数的变动情况。
  总结:同学们经过阅读和探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应该说每个答案都有合理的成分,所以,作者围绕中心精心选择了材料,这四个材料共同证明了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反思:
  及时评价,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语文历来被认为是一门模糊的学科,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也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具有模糊性。其实,很多东西还是可以即时评价的,比方说朗读的效果、学生的课堂积累。这节课,我进行了课文理解的即时评价,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还是有共性的。我强调对课文的多元解读,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不一致,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都应包容。但是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最基本的价值观、最基本的审美标准还是一致的,就像没有人认为维纳斯的相貌是丑的,卡西莫多的相貌是美的一样。对于美丑的标准、是非的判断,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统一的评判标准。
  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同时,在对自己重新认识和理解,在体验和感悟文本的思想和情感的同时,在接受文本信息,组建自己的新的信息库的同时,在感叹作者的智慧的同时,创造智慧之源。这种境界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个环节把学生的认识提上了更高的层次。这种渗透是一种心灵的感召与精神的交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的教学设计:
  统计各小组人数变动情况。
  总结:同学们经过阅读和探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应该说每个答案都有合理的成分。维也纳人高雅的品味和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他们多年来代代相传的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用音乐装饰这座城市,建造了世界一流的音乐圣殿,使它到处流淌着音乐,吸引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家,造就了这座音乐之都。所以,热爱才能成就艺术,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所做的教学改进都立足于孩子的现实认知水平,给孩子架起了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根本的责任。桥梁平坦宽阔还是危险狭窄全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进是永恒的,这也是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说。教学这篇文章,既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又要体现文体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和揣摩环境描写等途径,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要拓展教材内容,保障教学的系统性;活化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深挖教材内容,整体把握语文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80-01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针对所学习的课文应当拥有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
[摘 要]“LCC”新读写素养课程下的写作教学关注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努力提高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作指导课《旅游攻略》,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表达;在方法上,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写旅游攻略;最后,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互相欣赏。这样,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中,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关键词]“LCC”新读写素养;作文教学;策略  [
[摘 要]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无疑担当着向小学生“引荐”文言文学习的任务,成为中学阶段,乃至更高学段学习文言文的“引桥”。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言意兼得,要在趣味中起步,让学生入境诵读,产生混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言文学习的“引桥”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起步 感悟 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的思维工具。我们对筛选出的一名阅读障碍儿童和一名语文学习不良儿童,采用思维导图课程训练法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干预。通过对干预前后阅读时间及阅读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阅读障碍儿童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对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成绩,缩短阅读时间,具有一定的正向干预作用。  [关键词]阅读障碍儿童;思维导图;阅读理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汉字以形声字为主。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会学生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来读准形声字,从形旁入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字义,从而正确书写。  [关键词]形声字;辨识;书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9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写字是
[摘 要]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众多,在阅读推荐课上,教师可以依托微阅读资源,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微阅读猜测,着力悬疑点层层激浪,微阅读文字,品味写法积累语言,微任务导行,课内课外持续阅读,给孩子打开一扇门,让他们由此登堂入室,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微阅读;阅读推荐;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7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文本,通过巧抓“题眼”、活用词句、聚焦关键词等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促进其情感升华,让课堂简单、扎实而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2-01  有这么一个镜头:语文阅读课堂上,一位
[摘 要]“记录生活”作文教学一课在小语会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受到好评。这节课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引导学生选材方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等都很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落实中年段习作有关“段”的训练目标,并紧扣学生的生活,巧妙而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例文引路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拓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更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教学汉字不仅仅是掌握其音、形、义,更可以通过猜射字谜、寻根识字、书法欣赏、归类识字、文化拓展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传授归类识字的方法,发展儿童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儿童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汉字教学”真正走向“汉字教育”,全面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猜射字谜;归类识字;发展能力;文化熏陶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