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恐惧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信息社会的特点也让人们在心理上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本文通过分析产生信息恐惧的主要原因,揭示了网络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同时辨证分析信息恐惧,调整自己适应信息社会,也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社会;信息恐惧;适应信息社会
  
  恐惧,是人类及生物的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它的诱发可以是多方面的。当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来临,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海洋及信息爆炸时代时,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对势如洪水猛兽的信息产生了恐惧。
  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过去潜在的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人文与社会层面的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些问题虽然在表面上已不再是纯粹的信息科学问题,而是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但它们又是信息科学研究者所必须面对、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信息污染综合症”和“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是所谓“信息病”中的两种常见病,颇值得一提。对于信息恐惧常有人在病症上描述为: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恐慌状态。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一格讯号、一个八卦新闻,都会让他有被信息刺激的感觉,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这是片面的信息恐惧。笔者认为信息恐惧是多方面的,造成的原因也是多角度的。为此,本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阐述了信息恐惧的具体原因及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探讨分析了信息社会正确对待信息的一些策略。
  一、造成信息恐惧的主要原因
  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并迅速成为我们生活的最重要内容,每天我们都要在信息海洋中徜徉很长时间,在这大量的信息中,我们有了收获,但常常,海量的信息也让我们无所适从,给部分人带来了恐惧。
  (一)信息强迫造成的信息恐惧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信息的重要性非但没有被“稀释”,反而更加重要。每一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信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够消化或负载的信息量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无所适从的紧张症状。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信息强迫,有的人想跟着潮流走,有的人想知道每天互联网上有什么大事,有的人想知道最近有什么国际新闻。我们强迫着自己,一定要更新自己,不能被信息淘汰,我们恐惧,恐惧错过某个重要的信息,于是,我们跟着信息走,我们强迫自己每天阅读大量信息,给精神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阅读上瘾带来的恐惧
  网络搜索的快捷方便,让我们能找到很多可以消遣的内容。同时,相关的网页广告也总有让你目不暇接的链接。潜入网内,总有一种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流失的感觉。尽管我们每天都为自己制订了计划,希望只花一定的时间在阅读信息上,超过这个时间立即不看,但常常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的自控能力,当达到这个时间发现还有信息未看完时,他们可能会对自己说:“就还差一点,看完这一点就干别的”,但往往就是这“一点”导致不止“一点”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阅读上瘾让我们对网络产生了恐惧。
  (三)“人肉搜索”带来的信息恐惧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人肉搜索”有许多种形式,但最引争议的是其中对人的搜索。成百上千个人从不同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能够获取关于一个人的一切信息。因此,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网络安全专家周庆山说过:“很多人不担心被人肉搜索,并不代表他们被搜索后可以泰然处之。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我国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很弱。有时候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尽管自己感觉无大碍,但是很可能就成为被人肉搜索的原因。”这个随着“人肉搜索”而来的,也是所谓“信息恐惧症”。
  (四)虚假广告、制假造假带来的恐惧
  打开电视,播的最多的是各种医药、食品广告,把药品疗效及食品营养说得神乎其神,但各种现实体验,又让多少人能相信它们的报导?如前几年的奶粉事件使众多的婴儿遭受肾结石的疾病困扰,更甚者失去了生命。这些虚假信息广告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骗取钱财,同时也导致国民染上“信息恐惧症”。这种“病症”表现为人们失去对媒体的信赖,大量的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声誉,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五)信息公开造成的恐惧
  登录网站,许多都会要求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手机、银行也都需要身份证实名认证。但在电视新闻报导及法制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银行卡被复制,造成卡上的钱丢失,我们的手机也总是会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是谁公开了我们的信息呢?因此,许多莫名的短信及骚扰让我们对信息产生了恐惧。
  (六)信息过剩造成的恐惧
  我们正被信息淹没,但却苦于找不到有用的信息。现在搜索信息很方便,但是垃圾信息和重复信息占了绝大多数。人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寻找到最重要的信息,无形中巨大的信息给人以巨大的压力,信息越多,人的搜索和选择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变得焦躁不安,最终变得沮丧。技术虽然进步很快,但是人的处理信息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化,也许终有一天,信息量大大超出了人的接受能力,信息将脱离人的掌控。
  二、辨证看待信息恐惧
  农业时代人是土地的奴隶;工业时代人是机器的奴隶;信息时代人是媒介的奴隶,具体来说,应该是手机和网络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虽然,便捷海量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恐惧,但辨证地看,信息恐惧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高。
  1.无空间的信息交流让信息传递更迅捷,让政府办公更加透明化与公开化。与“网络恐惧”相对应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员正在逐渐习惯并倚重于“网络信息化生存”。如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在网上与网民进行过沟通,关注网上的一些事件。2007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还专门探讨过领导者如何适应信息时代、提高执政水平。许多城市的省委书记、省长,也纷纷通过多种形式与网民交流,问计网民。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公开、大量网民的参与及新闻的随时报导在近几年中表现出了非凡的社会影响力。网络所具有的很强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公共性以及极大的包容度、延伸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的信息传送渠道的不足。
  2.信息恐惧,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也变相的指导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舆论揭发贪污腐败的情况日益增多,如天价烟局长、香艳日记局长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非权力型的公开性和广泛性,给被监督者造成一种威慑,并引起中央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利于职能部门顺势依法介入,是预防、打击腐败的有效方式。事实证明,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了社会监督的角色,它们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一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三、应对信息恐惧的策略
  信息恐惧是人们对社会新形态的一种适应过程。面对恐惧,一方面我们要有规律有计划地对自己身边的信息进行理解、消化,并有节制地选择新的知识和信息,加以记忆,从而正确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工作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要使大脑过于疲劳,这些对于防止信息焦虑症都会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强制自己执行规定的时间表,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让自己沉浸在阅读器里不能自拔。同时,只关注某领域的内容,不能关注所有的信息,尝试让自己只看某方面的内容以减少信息数。
  网络将是新世纪生活的中心,它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带来了大变革。同时,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更是我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虽然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不过只要合理利用网络对我们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恐惧的思考[EB/OL].http://www.kuqin.com/shuo
  it/20080717/11526.html,2008-08-17.
  [2]“消灭网络”是对互联网海量信息时代的恐惧[EB/OL].http://zhaoeryong.blog.sohu.com/148172764.html,2010-04-11.
  [3]“信息公开恐惧症”也许不是坏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11/10/content_12418700.html,2009-11-10.
其他文献
BOT的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它的汉语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我国一般称其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其涵义指的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基础产业)
在构建低碳城市过程中,对主要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计算广州市原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五大化石能源20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企业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营销人才作后盾,但是当今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营销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文章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人才流失的问题及后果,指出激励机制对营销人才管理的
10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赵冲久出席"PPP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高端对话"并讲话。他指出,目前交通运输领域PPP项目推进还是相对缓慢,还面临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