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三氧化二砷或高三尖杉酯碱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及其机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单用及与三氧化二砷或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作用对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MTT法、Hoechst33342染色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 、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结果 硼替佐米、三氧化二砷、高三尖杉酯碱单独作用时均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三氧化二砷或高三尖杉酯碱与硼替佐米联合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3种药物单独作用增强(均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药物联合作用后凋亡诱导作用也比单药作用增强.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15 μmol/L三氧化二砷单独作用细胞后,Caspase-9、Caspase-3、PARP均出现裂解片段,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30 nmol/L高三尖杉酯碱单药作用后PARP出现裂解片段、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是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改变;联合用药后相关蛋白的改变与细胞凋亡相平行.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或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后对细胞的凋亡诱导有相加作用.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的凋亡诱导相加作用与二者能共同抑制Caspase信号途径及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高三尖杉酯碱和硼替佐米的相加作用与二者共同抑制bcl-2蛋白表达及促进PARP裂解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总生存(OS)率超过80%相比较,成年人ALL的预后令人失望,18 ~ 60岁患者的5年OS率平均仅为35%.成年人ALL的预后较儿童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提示预后差的标志物,如Ph染色体阳性的发生率高,以及预后良好的亚型发生率低.由于疾病的异质性,成年人ALL需要以多种方法治疗.在过去的10~15年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经越来越多
期刊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方法,并检测hUCMSC的表面标志.方法 分离脐带华通胶(Wharton's jelly),将其剪碎后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获得hUCMSC,生长至一定密度后进行传代,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CMSC表面标志.结果 由人脐带华通胶可方便、有效地获得hUCMSC,其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并可稳定增殖和传代.hUCMSC表面标志CD2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s,MGUS)被界定为癌前克隆性疾病.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4.2%,且以每年1%的高风险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相关的恶性疾病转化.确定其病程演变将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大多数MGUS患者仅需随访观察.而少部分患者则经过冒烟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MCL患者的年龄、性别、B症状、临床分期、骨髓和淋巴结的细胞形态学、血液生化、血清酶学、免疫表型、Cyclin D1和彩色超声等的检查资料.分析预后因素,并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MCL好发于男性老年人,初诊时多属临床晚期.初诊时发热18例(46.2%),浅表淋巴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CNS浸润的MM病例,并对其发生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MM发生CNS浸润罕见,累及部位以脑膜最常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一旦发生无有效治疗手段.结论 累及CNS的MM发病率低,预后不良。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要求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期刊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作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选取10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Apaf-1基因去甲基化状态.通过反转录PCR检测10例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Apaf-1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示,10例患者经地西他滨治疗后,6例发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抗晚期抗原4抗体(aVLA-4)、阿糖胞苷(Ara-C)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共分为5组:HL-60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HL-60细胞+基质细胞组(基质细胞组),HL-60细胞+基质细胞+aVLA-4组(抗体组),HL-60细胞+基质细胞+Ara-C组(药物组),HL-60细胞+基质细胞+aVLA-4+Ara-C组(抗体+药物组).采用CC
目的 提高对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继发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19例LCH患者中继发急性白血病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结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等特点,2例分别诊断为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从诊断急性白血病后分别生存1.5个月与1个月.结论 LCH患者继发急性白血病属第二肿瘤,治疗困难,预后差。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对51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特点.结果 51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33例,发生率25.7%,感染部位依次以呼吸道、血流、消化道为主.单因素分析,院内感染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疾病状态、卧床时间、是否存在粒细胞缺乏及粒细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