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提升地理课堂实效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为此,教学中要注重选取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地理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课本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生活化教学”的课程意义在于: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的地理观点,提高学生关心家乡环境和发展、关心国情的情感。
  一、创设具有生活情景的课堂——让学生贴近生活
  不少学生认为初中的地理课没有用,这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一般以说教为主,说别人的经验,脱离学生身边实际、社会实际,忽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的地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就要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教师花心思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景课堂,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情景。
  如我在讲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先投放自己到这两个区域旅游的照片(已做成课件)给学生欣赏。学生马上被那独特的雅丹地貌、美丽如画的喀纳斯、鲜甜的瓜果、水草肥美的草原、满口都是酥油茶的“我们”吸引了,很快就把自己置身于其中。接着,学生结合老师的游记,已能感受到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了,然后又很有兴趣地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最后,学生还特意把自己所处的南方地区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作了对比,发觉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地区,热爱家乡的情感就马上提升了。
  又如在讲澳大利亚前,我已了解到有几个学生到过澳洲交流,于是,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相片拿回来,在课前投影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一些见闻体会。学生讲到那里人口稀少,但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时,我让学生对比一下我们所在的地区的人口的情况,学生有点震撼了。这个时候,我适当地提了提我国的人口政策,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人口政策要长期坚持这个观点。还有学生讲在澳大利亚的寄宿家庭生活中的特别难忘的事,提到洗澡限时,衣服分类洗,且几天才洗一次时,我让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如此环保?对于环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的环保思想意识又得到提升了。
  地理课堂只有扎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才会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学实效就出来了。
  二、选取共知社会素材——让学生感悟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学生只有通过生活的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如进行“我国的气候”的教学时,我首先提出一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共知的情况。我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去看房子时都应该知道,同一幢楼同一楼层而座向不同时,价钱有什么不同?”马上有学生说:“差得远,向南的比向北的每平方米贵一千多元。”我又问道:“那难道是做工或材料不同?”学生马上接着说:“不会吧!”然后,我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就得出这是由于气候原因的影响。然后,我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我国冬夏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等知识点时,学生都很投入并且都很容易掌握。又如在讲“我国南北方两区域植被差异”时,我先播放2013年初北京严重的灰霾天气的视频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自己讲述所看到的情景。学生说:“灰蒙蒙的、到处光秃秃的。”“冬季的北京为何到处光秃秃?你们再看看课室窗外的树林怎样呢?”经过这一对比,学生马上感知两区域的植被的差异了。同时,有部分学生还流露出为自己处于条件较优越的南方地区而自豪的情感。
  通过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只有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从中学习规律,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进而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三、回归实践——让学生参与生活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对源于生活的地理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要回归生活,即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融入生活,并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理解与再认识,这也是拓展创新的过程。
  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中的地图这章节的内容较难掌握,这可能是缺乏相应的实践体验。这几年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在学校每届的校运会开幕前举办一个画图比赛。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各比赛场地和各班大本营分布图,然后进行评比,获选的会作为校运会秩序册的封面。学生对此都非常积极,从查阅相关的资料到从图形图案的设计再到颜色深浅的选择,都经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对自己小组的作品不断修改、加工。这样,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就真正把地图的有关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了。
  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时,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不但能使学生建立对运用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一种需求感,又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情境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条件比较优越,他们接触面广、知识面宽,所选取的材料既要有吸引力又要有新鲜感。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巧喷液肥大豆增产周伯瑜杨海月周亦潦一、钼酸铵拌种。种大豆时以钼酸铵拌种,对促进植株根瘤形成发育,提高固氮自养能力,改善大豆氨素营养水平,使大豆增产增收作用显著。一般每公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往往以教材为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标准,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课时,把精力放在单词、语法、句型、阅读、写作等技能的单一性讲解和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创造力的发挥,很少有机会参与真正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被动听课和做笔记,对课堂英语教学无兴趣可言,课后则陷入大量的“题海”或死记硬背。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往往事倍功半。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提高课
总结了 1 994~ 1 997年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 ,实践证明 ,水稻抛秧技术在海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增产潜力 The plots and field trials of thro
互动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沟通,逐渐地采用动态的教学以及动态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创造了和谐、有效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合理地分配每个知识所需的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够让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主
在课堂上正面引导  对于那些蕴藏德育思想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正面讲解的形式,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启发学生思考,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如Unit 4 “Global warming”,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学习文中提到的全球变暖问题。  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What can we do a
感知学习风格指的是学习者习惯性的利用一个或多个感官来理解、组织和保持自身体验。1987年,Reid对感知学习风格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把学习者分为六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独立型和合作型。他认为人们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感官学习方式,语言学习者应该发挥感官优势,多感官多渠道的接手信息,这样才能有效地内化所学知识。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个体的学
“模拟上课”2005年源自浙江,刚开始只是体育教研活动,2011年第一次在首届全国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采用后,慢慢推广到其它学科。通常在教师招聘、选调、教学评比、职称、名师评审等活动中频繁出现,由于它更接近于真实课堂教学,又有省时易组织、涉及面小等特点,有逐渐取代说课成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  一、概念本质及特点  “体育模拟上课”是指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上课教师把某节完整体育课或课堂某一片断内
“导学案”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克服学生预习的盲目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案导学有利于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其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教学模式起于学案的编制。如何根据认知理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标准,引导学
京稻2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1994年育成,亲本为冀82-32/中百4号//京花102。在北京做春稻全生育期160~165天、株高105~110cm,分案力中等,叶片直立,叶色较淡、散穗型,有稀顶芒,颖和颖尖黄白色
棉菜间套作棉田安全用药技术王厚振宋文鹏宋家海(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南250100)(山东省日照市植保站)(山东省定陶县植保站近几年山东省复种指数逐步提高,根据省政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