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方法研究

来源 :自然灾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via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突破边坡地下水无法从俯倾孔自然流出的物理限制,创建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法.该方法利用边坡地下水位线与坡面地形线正相关的渗流场条件,通过注浆封闭俯倾孔的孔口段,在孔底的透水段中形成高于孔口的水头压力,利用地下水的压力差迫使孔内地下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孔口,满足边坡实时排出地下水的需要.通过边坡渗流场分析,论证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方法的可行性,模型试验展示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排水发生过程.建设了首个边坡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法的应用示范工程,工程应用测试表明透水孔段内地下水的水头高度随着地下水的入渗而提高,当高于孔口高程时,孔内地下水不需要人为干预,就可以自动启动排水过程,直至孔内水排干,一次排水过程结束,验证了俯倾孔液压流排水法是一种有效的钻孔排水新方法,可望成为边坡工程排水的基本手段.
其他文献
山火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还严重危害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引发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山火预警研究方面,随着卫星网络不断成熟,借助遥感影像,选取预警指标,建立准确的预警模型,可构建完善的山火预警平台.文章分析2001-2009年历史火点数据,选取植被类型、绿度指数、高程、坡度、坡向和月份6个预警指标,利用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预警模型,对某示范架空线路沿线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山火预警等级可视化地图.实现科学预测易发生森林火灾事故的地理位置,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本文以1993-2012年发生于中国大陆地区的156次破坏性地震为样本数据,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人员死亡预测模型以及其所采用的主要参数指标,从参数易获取性和预测精度二者均优的角度出发,采用划分地理区域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优选和组合,确定了一种以建筑物破坏面积、倒塌率、震中烈度、受灾人数为主要参数指标的人员死亡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国建筑物抗震能力指数作为修正参数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通过2013年至2019年的实际震例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文中提出的地震人员死亡模型的可靠性.
为了揭示由薄壁钢骨架和轻质混凝土组合而成的轻质楼板受火后剩余承载性能,以便对该楼板的火灾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对5块简支内置钢骨架-预制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楼板在标准升温火灾后的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楼板在火灾损伤后仍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其主要影响参数不仅包括组合楼板的构造特征,而且还需考虑受火时的荷载分布及荷载值的综合影响.内置Y2型内骨架的试件较内置Y1型内骨架的试件,其受火后刚度和极限荷载均分别提高87.7%和82.2%;受火时承担全域均布荷载的试件较承担局域分布荷载的
寒冷地区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经电化学除氯(ECE)提升其耐久性后仍将遭受冻融循环的环境作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电化学除氯后的冻融循环试验,研究除氯时间、粉煤灰掺量、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冻融损伤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电化学除氯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因素的影响,建立电化学除氯钢筋混凝土冻融损伤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各试件呈现较明显的冻融损伤增大趋势;达200次冻融循环作用时,对比未除氯混凝土,除氯7 d、14 d的混凝土试件损伤层发展迅速,电化学除氯28 d的混凝土试件劣化最
为了解决斜拉桥低矮边墩的横向抗震难题,提出了采用X形钢挡块+活动球钢支座的准隔震约束体系.首先采用实体有限元对X形钢挡块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试验和解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为准隔震约束体系的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然后根据推倒分析提出了低矮边墩的位移损伤指标;最后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固定、活动和准隔震3种体系对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X形钢挡块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表明:低矮排架墩的位移延性能力介于1.0~2.0之间,宜作为弹性构件进行抗震设计;横向固定体系会导致低矮边墩出现3.0以上的位
在地震灾害事件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同,掌握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的数量有利于做好地震风险管理.本文以怀来县城为例,采用监督分类中决策树(CART)分类法、随机森林(Random Trees)分类法对建筑物群进行了分类,并与实际调查及目视解译结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监督分类的两种分类方法均可用于城镇建筑物群的分类.
鉴于传统构件抗火试验无法反映周围构件的约束作用,而整体结构火灾试验成本高、通用性差、对设备要求较高等缺点,抗火混合试验则可以兼顾上述2种方法的优点,力求与整体结构火灾试验结果保持一致.本文以四层四跨平面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将边界条件简化,采用数值方式模拟试验子结构柱,基于ABAQUS分别建立多尺度框架、传统受火柱模型和混合模拟模型,试验子结构分别为约束中柱和边柱,同时将分割界面延伸至上层柱中点及两侧梁反弯点,更好地反映试验子结构的约束条件.比较了3种模型的局部受火柱柱顶的高温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传统受
本文考虑了多维地震下高耸机场塔台结构的易损性分析.通过SAP2000建立塔台模型,选择了真实地震波数据,每条波的加载方式均为水平一维,水平二维和空间三维.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强度的指标,基于Bootstrap参数区间估计法建立了在不同PGA不同维度地震的多维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建立了性能极限状态方程,通过蒙特卡洛(MC)法求解了破坏概率,得到了易损性曲线,并进一步引入易损性指数描述塔台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在四种性能极限状态下,二维地震得到的破坏概率显著高于一维地震激励,因此若只考虑一维地震会
针对低矮建筑屋面易损区局部风毁进行风洞试验,对比研究了0°与18.4°坡角屋面局域风毁所致内外平均风压系数特性、内外压脉动特性以及屋面净风压极值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两种屋面的开孔所致平均内压系数均随开孔率增大而增大,但平屋面开孔所致平均内压系数受来流风向及开孔形状的影响更大,明显大于坡屋面开孔情况;平屋面开孔脉动内压放大效应明显高于坡屋面开孔;坡屋面开孔所致内压的Helmholtz和旋涡脱落频率均低于平屋面开孔,屋面开孔所致内压的Helmholtz频率基本不受开孔位置及风向角变化的影响.
尾砂的合理处置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保护,无纺土工布和编织土工布等土工织物使得尾砂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大大提升.在尾砂模袋筑坝工程中土工织物会由于不均匀变形产生褶皱,明确褶皱对土工织物/尾砂界面的剪切特性的影响有利于工程安全分析.为此,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无纺型和编织型2种土工织物分别与铜尾砂和钨尾砂2种材料界面进行了剪切试验;通过预先设定土工织物褶皱方向和宽度的方法,试验分析了褶皱情况下土工织物/铜尾砂界面的剪切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土工布与铜、钨尾砂间的界面剪切强度要高于编织土工布界面,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