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像样子的梦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我只有十二岁,那年12月17日,有美国的莱特弟兄做第一次飞机试验,用很简单的机器试验成功,因此美国定12月17日为飞行节。12月17日正是我的生日,我觉得我同飞行有前世因缘。
  我在前十多年,曾在广西飞行过十二天,那时我作了一首《飞行小赞》,这算是关于飞行的很早的一首辞。诸位飞过大西洋、太平洋,我在民国三十年,在美国也飞过四万英里,这表示我同诸位不算很隔阂。
  今天大家要我讲人生问题,这是诸位出的题目,我来交卷。
  这是很大的问题,让我先下定义,但是定义不是我的,而是思想界老前辈吴稚晖的。他说:人为万物之灵,怎么讲呢?第一,人能够用两只手做东西。第二,人的脑部比一切动物的都大,不但比哺乳动物大,并且比人的老祖宗猿猴的还要大。有这能做东西的两手和比一切动物都大的脑部,所以说人为万物之灵。
  人生是什么?即是人在戏台上演戏,在唱戏。看戏有各种看法,即对人生的看法叫做人生观。但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怎样算好戏?怎样算坏戏?我常想:人生意义就在我们怎样看人生。意义的大小浅深,全在我们怎样去用两手和脑部。人生很短,上寿不过百年,完全可用手脑做事的时候,不过几十年。有人说,人生是梦,是很短的梦。有人说,人生不过是肥皂泡。其实,就是最悲观的说法,也证实我上面所说人生的有没有意义,全看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就算他是做梦吧,也要做一个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好梦,不要做悲观的梦。既然辛辛苦苦的上台,就要好好的唱个好戏,唱个像样子的戏,不要跑龙套。人生不是单独的,人是社会的动物,他能看见和想象他所看不到的东两,他有能看到上至数百万年下至子孙百代的能力。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人都逃不了人与人的关系。比如这一杯茶(讲演桌上放着一杯玻璃杯盛的茶)就包括多少人的贡献,这些人虽然看不见,但从种茶,挑选,用自来水,自来水又包括电力等等,这有多少人的贡献,这就可以看出社会的意义。我们的一举一动,也都有社会的意义,譬如我随便往地上吐口痰,经太阳晒干,风一吹起,如果我有痨病,风可以把病菌带给几个人到无数人。我今天讲的话,诸位也许有人不注意,也许有人认为没道理,也许说胡适之胡说,是瞎说八道,也许有人因我的话而去看看书,也许竟一生受此影响。一句话,一句格言,都能影响人。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两千五百年前,离尼泊尔不远地方,路上有一个乞丐死了,尸首正在腐烂。这时走来一位年轻的少爷叫Gotama,后来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位少爷是生长于深宫中不知穷苦的,他一看到尸首,问这是什么?人说这是死。他说:噢!原来死是这样子,我们都不能不死吗?这位贵族少爷就回去想这问题,后来跑到森林中去想,想了几年,出来宣传他的学说,就是所谓佛学。这尸身腐烂一件事,就有这么大的影响。
  飞机在莱特兄弟做试验时,是极简单的东西,经四十年的工夫,多少人聪明才智,才发展到今天。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行为都可以有永远不能磨灭的影响。几年来的战争,都是由希特勒的一本《我的奋斗》闯的祸,这一本书害了多少人?反过来说,一句好话,也可以影响无数人。我讲一个故事:民国元年,有一个英国人到我们学堂讲话,讲的内容很荒谬,但他的O字的发音,同普通人不一样,是尖声的,这也影响到我的O字发音,许多我的学生又受到我的影响。
  在四十年前,有一天我到一外国人家去,出来时鞋带掉了,那外国人提醒了我,并告诉我系鞋带时,把结头底下转一弯就不会掉了,我记住了这句话,并又告诉许多人,如今这外国人是死了,但他这句话已发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总而言之,从顶小的事情到顶大的像政治、经济、宗教等等,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看不见,影响还是有。
  在孔夫子小时,有一位鲁国人说: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最伟大的人格,像耶稣、孔子等。立功就是对社会有貢献。立言包括思想和文学,最伟大的思想和文学都是不朽的。但我们不要把这句话看得贵族化,要看得平民化,比如皮鞋打结不散,吐痰,O的发音,都是不朽的。就是说:不但好的东西不朽,坏的东西也不朽,善不朽,恶亦不朽。一句好话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这就给我们一个人生标准,消极的我们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为。积极的要使这社会增加一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我一点好处。
  再回来说,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宋朝的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诗,题目是《梦》,说:“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定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不要丢掉这梦,要好好去做!即算是唱戏,也要好好去唱。
  (屈彩玲荐)
其他文献
在一个大玻璃罐中注满清水,放入数枝水藻嫩芽。把玻璃罐置于阳光下,水中马上就会出现小气泡。在罐中植物的上方支起一个倒放的漏斗,漏斗口上放一只玻璃管。植物吐出的气泡,开始缓慢地充满玻璃管。  植物需要阳光,在阳光的帮助下,水和一氧化碳会生成使其成长和壮大的叶绿素,同时释放出氧气,充满玻璃管。  小玻璃管中充满了氧气。你把玻璃管取出来,往里面放一块尚有火星的木屑,它就会立即燃烧起来。
(按:此为张爱玲新发现遗稿,由冯乾整理,刊于《印刻文学生活志》2016年7月号。)  我近年来写作太少,物以稀为贵,就有热心人挖掘出我中学时代一些见不得人的少作,陆续发表。我看了统统啼笑皆非。最近的一篇是学校的年刊上的,附有毕业班诸生的爱憎表。我填的表是最怕死,最恨有天才的女孩子太早结婚,最喜欢爱德华八世,最爱吃叉烧炒饭。隔了半个世纪看来,十分突兀,末一项更完全陌生。都需要解釋,于是在出土的破陶器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御厨?  应聘公务员自古就是一个难题。  做官是需要学历的,寒窗十年,也不一定能中举入仕;当将军是需要出身名门的,自小习武,屡立战功,活了下来,才能成为一代名将;而御医又需要尝尽世间百草,灵感乍现,一味良药解救众生,才能为皇帝瞧病。  既然无法在江山社稷上为皇帝分忧,退而求其次,御厨倒是不错的选择——在国家级大厨房里,选用天下最好的食材,不慌不忙地炖炒煎炸,侍奉皇帝的一日三餐……皇
并不是所有美丽,都能有普通的欣赏的,《红楼梦》何等美丽,看得透的人就不多。美丽得普通的,就能为广大群众接受;美麗特殊、特出,美丽惊世、骇俗,美得令人神为之夺,气为之窒,自然,能欣赏的人也少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美丽,在很多情形下,甚至十分自我,像男女间的恋情,在参与恋情的男女而言,自然都回肠荡气,悱恻缠绵;在旁人看来,也有可以被感染到的,也有不能的,岂能所有人的恋爱都能使旁人得到感染?恋爱的美
我想描繪一个哭泣中的女人  她破碎的牙齿和面容  一张被揉皱的纸  在繁殖阴影的花园  在最深的光线之中  她哭泣  所有明亮的事物  一个不容易的女人  在花园里  在早晨  也在光线之中
书应该合上,然则雪还在下……  雪是不经意之间  下起来的,  她下在二十二年之后的兰州。  没有风。灰一样的雪覆盖一个人的  只有寒冷——  母亲!你暗叫一声就已经是万箭穿心,  所以你二十年沉默,  仿佛没有母亲,  沒有你的出生,  仿佛这世上也没有  母亲这个词  在惊叫  二十年冷暖。  作为泪水的另一种形式,  一场非雪之雪  从某年春夏之交惊叫而来:  “母亲是湿衣裳!”  十七岁少
一  阿达是个挖藕匠,在麦镇一带小有名气。  挖藕挣的钱少,不如外出打工。曾经辉煌一时的挖藕匠们,渐渐寥落下来,最终只剩一个阿达。观看挖藕的人日渐兴味索然,只有我还喜欢看。有一天我发现,我成了阿达的最后一个观众。  阿达并非甘愿挖藕。他是个鳏夫,妻子患恶疾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如果有人看家,他早就流入外出打工的浪潮了。  阿达平日里种田,是个地道朴实的农人。青壮年都去外地务工,田地大都荒
倪瓒·小楷江南春三首倪瓒·题虞山林壑图(局部)倪瓒·楷书元代 倪瓒倪瓒画像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倪瓒早期家庭富足,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闷阁”,藏书甚丰,还藏有历代书法名画真迹,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每天在楼上读书、习字、作画。后倪瓒家道中落,经济日渐窘困。朱元璋曾征召他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浪迹天涯。  
时逢八月,夏与秋邂逅,凉暖交锋鲜明,天气变得有些稀里糊涂。风擦着湿漉漉的云朵,接二连三的雨水逼近城池。季节转换,其实胜负早有定论。我们只需站在窗前,静静地观望,用清亮的目光,看秋天上演一場攻城略地的大戏。   几番疾风迅雨的较量之后,夏败下阵来,天空放晴,蝉鸣渐稀,花淡叶疏,仿佛沾染了懒散人的习气。山还是那重山,只是憔悴了一些,水还是那道水,只是消瘦了一些;夏深知命册的深奥玄机,莫若乘一叶扁舟归
香港中文大学有好几个图书馆,最大最全的那个靠近山顶。每次我都要乘坐校巴,在陡峭回环的山路上晃悠好一会儿才到。从环保和健身的角度来看,徒步爬山固然更值得提倡,但在湿热黏稠的空气和跋扈不羁的艳阳里,我还是不想冒中暑的风险。  下了校车直走两分钟,就是图书馆。去了几次,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下午两点左右,紧贴图书馆大门那条偏北的小路总会被封住,一位穿着高帮胶鞋戴着胶皮手套的清洁工举着水管,反反复复冲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