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数学日记素材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载体。要写好数学日记,需要准备丰富的日记素材。那么,如何捕捉数学日记素材呢?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日记素材。让学生从身边选取日记素材,能使他们经常地、细心地留意身边的各种事例,培养观察能力。例如,有个学生在学了“米的认识”后写了如下日记:昨天杨老师叫我们每人带一根量尺,我觉得很奇怪。第二天数学课上,我看到同学们桌子上放着五花八门的尺子。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种尺子。我最羡慕的是李睛,因为她的米尺总是被杨老师拿来用。老师说她的尺子长1米,哦,原来1米是这样长。后来杨老师还用她的尺子量了黑板的长度,好像是3米多一点……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数学日记素材。在写数学日记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像作文课那样给学生提供一幅图,给他们一个想象的支点。在提供的情境中穿插数学的内容。让学生 “看图写话”,这样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漫无边际。
  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捕捉数学日记素材。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个调查任务:收集家里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从家长那儿弄清它们的含义,如“362424197905281125”表示的是什么含义;也可以搜集摩托车、汽车的车牌号码或是生活中其他地方的编码,并弄清其含义。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并把成果写进日记里,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听来的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丰富数学日记素材。下面是一个学生找来的数学故事: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悟空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小猴子。八戒找来一根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地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这样的故事能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古语云:“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不足。”这个“知困”“知不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及其成果。反思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大家对写教育教学反思都已重视起来,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制度、规模,有的教师已由被动、受压迫性地写,到主动反思、乐于反思。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作为孕育反思沃土的学校应
在一般人的眼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通过内心活动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就合二为一了。换句话说,就是一方面“我”在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我”又在审视自己的工作,即在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冷静地观察、分析、批判、总结。我反思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别的,
课程改革运行到今天,已经从最初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关注,开始转向更为核心的领域——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即谋求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协调共进。作为一名市教研员,我与教师一道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痛并快乐着。猛然回首,十年的时光飘忽而过,需要对已经走过的课改之路进行一些反思和回味了。苏格拉底说过:“不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意味着沉淀和回味
“学案导学”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把课堂45分钟划分为“20+2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占到20分钟,剩余的5分钟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上课前,任课老师将准备好的学案提前一至两天交给学生,便于他们预习准备。教师可根据内容的多少,灵活运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PPT、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学案。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
学生初涉文言文,犹如步入泥泞之路,纵然有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学习精神,但因途中难免遇到拦路虎——文言实词而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难点,学生光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量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应对文言实词的阅读技巧,否则会影响到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笔者认为借助几种联想法,可以“咀嚼”出文言实词的准确含义,从而化解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困难。  一是借助成语联想。现代
<正>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也是一种对数和运算的直觉。学生获得数感,不能光靠教师讲解,而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
曾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铅笔要用到很短很短,本子要反正面都写满才不得不换新的。所以,那时,上学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参加考试和各种学习竞赛。因为只有在参加了考试和竞赛之后,我才能有机会得到一笔颇丰的奖品(铅笔若干,本子若干),而且,也只有在那时,我是感到最快乐的,因为这将意味着我短时间内不必再为学习用品发愁了,同时,也意味着自己有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了。  上中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