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对比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对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婴幼儿血管瘤专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4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与此同时将每个病灶均分为两半:一半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另外一半不做局部处理,治疗持续4个月。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1.5~5.0个月。对病灶颜色、体积及整体改善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对疗效差异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对血管瘤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

结果

单纯口服普萘洛尔与联合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除1例患儿瘤体周围出现蜕皮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4个月,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组病灶颜色视觉模拟评分为(6.92±2.63)分,联合治疗组为(6.88±2.3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3,P=0.966);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组病灶体积视觉模拟评分为(6.94±2.00)分,联合治疗组为(6.98±2.11)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1,P=0.959)。

结论

联合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不能改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效果。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例Crouzon综合征合并多颅缝早闭的女性患儿,年龄3岁5个月,应用颅内外联合入路额眶前移、颅缝早闭松解颅腔扩大术治疗患儿斜头及舟状头畸形,对患儿家系进行调查并行DNA测序检测突变情况。手术效果满意。该疾病为5代遗传,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外显子发生突变,过度激活下游信号引起颅缝早闭。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下颌骨牵张成骨术中截骨线的选择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08例婴幼儿下颌骨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77例,年龄8 d至4岁,平均6个月。其中罗宾序列征162例,第一、二鳃弓发育不良37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2例,其他先天性畸形7例。在牵张成骨术中,根据患儿下颌骨畸形特征选择不同的
目的探讨颅阔点位置在非综合征性矢状缝早闭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7例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患儿的CT数据,其中男12例,女5例,术前年龄为2~72个月,平均18.3个月。并收集同时段在同一医院行头颅CT检查的17例颅脑外伤患儿的CT数据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72个月,平均19.3个月。将薄层CT图像传至
概要回顾近30年儿童颅颌面外科及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着重总结儿童颅缝早闭、儿童面裂畸形、儿童常见上下颌畸形、儿童颅颌面外伤等领域的重要发现和创新性结论,并阐述作者对本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思考。
目的探讨跟外侧动脉穿支阶梯状V-Y推进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修复足跟部中、小创面的效果。方法解剖12例24侧广东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下肢尸体标本,研究跟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穿支的位置、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应用跟外侧动脉和(或)腓动脉穿支阶梯状V-Y推进皮瓣修复足跟区域缺损患者22例,均为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就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5~69
目的研究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的颅骨骨膜瓣对额骨窗回纳骨瓣术后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9岁,眶距增宽症10例,Crouzon综合征2例,于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制备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回纳修复额骨骨窗。对照组为回顾性选取的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同一医院同年龄段接受同类别手术的20例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在抑制博来霉素诱导裸鼠皮肤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5~6周龄雌性BALB/c裸鼠24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4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每天于裸鼠背部皮下注射PBS溶液2次,每次1 ml,间隔1 h注射第2次。移植对照组:先注射1×106/ml
目的探讨淋巴脂肪抽吸减容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6.0±16.3)岁。应用淋巴脂肪抽吸减容术对患肢进行治疗,记录手术出血量、脂肪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肢体积变化以及患者主观评价。将所得数据分别以患者性别、是否存在丹毒史及不同病变分期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淋巴
目的探讨将提上睑肌腱膜和苗勒氏肌复合组织瓣翻转延长,矫治重睑术后所致上睑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42只眼),均为南昌美林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重睑术后上睑退缩的女性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的结果,采用提肌腱膜和苗勒氏肌复合组织瓣翻转瓣的方法,沿原重睑术切口,尽可能地去除原切口瘢痕,并广泛松解粘连。在眶隔和提上睑肌腱膜之间以及提上睑肌腱膜及苗勒氏肌和结膜之间广泛分离,形成包含提上睑肌腱膜和苗勒氏肌
目的建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的头颅、额眶前移截骨术以及额眶牵引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颅面、颅底及额眶前移术的力学特征,以期指导后期牵引器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2015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6岁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男性患儿,通过头颅CT扫描获得DICOM数据,将数据输入Mimics 17.0中进行轮廓提取,重建完整的三维头颅骨组织,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 12.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