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班幼儿刚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幼儿自身的特点,使得师幼之间的互动很少、很浅,因此教师应采取合适的策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学会交往,使师幼互动有效、和谐、快乐。
关键词 氛围 玩伴 顺利 快乐 驾驭
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班幼儿刚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比较陌生,在情感上比较脆弱,对成人的依赖强,因此师幼之间的互动很少,大多数的互动都是由教师发起的,有时还不能得到回应,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个别活泼的幼儿虽有一些互动的意愿,表现为请示或征询许可、展示活动结果、告状等等,很少有发表个人见解或与教师共同游戏,更是缺少主动,而且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越明显。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应努力寻求对策,使师幼之间的互动能快速有效的建立起来。
一、创设“有味儿”的氛围,让幼儿顺利找到“互动之船”
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家庭生活习惯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能让幼儿产生陌生、不安全感,从而形成焦虑。这样会使幼儿对幼儿园和教师有戒备、排斥的心理,对教师发起的交流、交往摆出拒绝的姿态,因此师幼之间根本不能形成互动。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能产生安全感,在安全的环境中能产生生命的活力,发挥潜力。”因此我们注意从环境入手,给幼儿一个“有味儿”的环境。首先环境里要能溢出“温馨的味儿”,其次环境里要能充满“家庭的味儿”,这样使幼儿产生在家中的感觉,从而使幼儿情绪稳定,放松下来。有了好心情,幼儿就会自然地“开口”,从而“开窍”。第三,我们在创设环境的时候更要注重有“人情味儿”,要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的一切。其中最关键的是关注幼儿的“心”。小班的幼儿,他们正处于对教师的无原则服从阶段,“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让他们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极其重要。教师要注意用情感来支持幼儿情感发展,用妈妈一般的爱心去接近幼儿,让幼儿产生贴心温暖的感觉,从而对教师有信任感和亲近感,这样师幼之间的互动会顺势而立。如当幼儿在刚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给幼儿一个拥抱或微笑;在滑滑梯时,轻轻拍一拍每个滑下来的孩子;午睡时帮孩子拉拉被角,摸摸小脸……这样让孩子觉得老师既是妈妈又是朋友,因此充满“三味”的环境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幸福,师幼互动之苗开始破土成长。
二、当好幼儿的“超级”玩伴,让幼儿轻松跨进“互动之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小班幼儿也是如此。每当听到要开始游戏,他们会高兴地跳起来。以往在幼儿游戏时,为了让幼儿快点进入游戏的“门道”,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能“说”会“干”,我们都会以教师的身份去指导,如到“娃娃家”,看到幼儿各自忙着手里的玩具,对“来者”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于是会觉得“问题很大”,不厌其烦地启发他们说“请坐”“请喝茶”等,为了让幼儿说一句“欢迎下次再来”要练习上好几遍才罢休……这使得我们在游戏中忙得不可开交,教师感觉烦累而有些害怕开展游戏,幼儿也因为教师过多的强迫性指导和干预而感到扫兴。为了让自己在幼儿游戏时不再那么的烦累,教师必须改变方法。从改变身份入手,从“教者”的身份转变为幼儿的玩伴。做好幼儿的玩伴,能使游戏更好地朝着预设的目标前进,能使师幼之间的互动更多、更有效,甚至是更精彩。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我们要懂得孩子;我们必须会变成孩子,若变成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三、做好幼儿一日生活的特技“摄影师”,让幼儿快乐驾驭“互动之船”
教育家说:“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同的认知、性格、自我意识和家庭背景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并及时捕捉,加以引导。用“拍摄”的方法可以记录幼儿真实的生活,让幼儿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可以让他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自己及了解同伴,从而使班级成员之间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我们知道生活中要做一名好的“摄影师”就必须要会观察,用自己的眼睛捕捉一个个瞬间的镜头,而观察也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心智和技能。观察是用“心”在摄像,是洞察心扉的一种透视。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及时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真正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会从初识开始,然后到熟悉直至到相知。小班幼儿和教师之间互动的形成也是如此。在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去用心观察和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地向理想化境界迈进。
关键词 氛围 玩伴 顺利 快乐 驾驭
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班幼儿刚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比较陌生,在情感上比较脆弱,对成人的依赖强,因此师幼之间的互动很少,大多数的互动都是由教师发起的,有时还不能得到回应,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个别活泼的幼儿虽有一些互动的意愿,表现为请示或征询许可、展示活动结果、告状等等,很少有发表个人见解或与教师共同游戏,更是缺少主动,而且年龄越小,这种特征越明显。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应努力寻求对策,使师幼之间的互动能快速有效的建立起来。
一、创设“有味儿”的氛围,让幼儿顺利找到“互动之船”
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家庭生活习惯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能让幼儿产生陌生、不安全感,从而形成焦虑。这样会使幼儿对幼儿园和教师有戒备、排斥的心理,对教师发起的交流、交往摆出拒绝的姿态,因此师幼之间根本不能形成互动。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能产生安全感,在安全的环境中能产生生命的活力,发挥潜力。”因此我们注意从环境入手,给幼儿一个“有味儿”的环境。首先环境里要能溢出“温馨的味儿”,其次环境里要能充满“家庭的味儿”,这样使幼儿产生在家中的感觉,从而使幼儿情绪稳定,放松下来。有了好心情,幼儿就会自然地“开口”,从而“开窍”。第三,我们在创设环境的时候更要注重有“人情味儿”,要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的一切。其中最关键的是关注幼儿的“心”。小班的幼儿,他们正处于对教师的无原则服从阶段,“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让他们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极其重要。教师要注意用情感来支持幼儿情感发展,用妈妈一般的爱心去接近幼儿,让幼儿产生贴心温暖的感觉,从而对教师有信任感和亲近感,这样师幼之间的互动会顺势而立。如当幼儿在刚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给幼儿一个拥抱或微笑;在滑滑梯时,轻轻拍一拍每个滑下来的孩子;午睡时帮孩子拉拉被角,摸摸小脸……这样让孩子觉得老师既是妈妈又是朋友,因此充满“三味”的环境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幸福,师幼互动之苗开始破土成长。
二、当好幼儿的“超级”玩伴,让幼儿轻松跨进“互动之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小班幼儿也是如此。每当听到要开始游戏,他们会高兴地跳起来。以往在幼儿游戏时,为了让幼儿快点进入游戏的“门道”,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能“说”会“干”,我们都会以教师的身份去指导,如到“娃娃家”,看到幼儿各自忙着手里的玩具,对“来者”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于是会觉得“问题很大”,不厌其烦地启发他们说“请坐”“请喝茶”等,为了让幼儿说一句“欢迎下次再来”要练习上好几遍才罢休……这使得我们在游戏中忙得不可开交,教师感觉烦累而有些害怕开展游戏,幼儿也因为教师过多的强迫性指导和干预而感到扫兴。为了让自己在幼儿游戏时不再那么的烦累,教师必须改变方法。从改变身份入手,从“教者”的身份转变为幼儿的玩伴。做好幼儿的玩伴,能使游戏更好地朝着预设的目标前进,能使师幼之间的互动更多、更有效,甚至是更精彩。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我们要懂得孩子;我们必须会变成孩子,若变成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三、做好幼儿一日生活的特技“摄影师”,让幼儿快乐驾驭“互动之船”
教育家说:“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同的认知、性格、自我意识和家庭背景等。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并及时捕捉,加以引导。用“拍摄”的方法可以记录幼儿真实的生活,让幼儿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可以让他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自己及了解同伴,从而使班级成员之间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我们知道生活中要做一名好的“摄影师”就必须要会观察,用自己的眼睛捕捉一个个瞬间的镜头,而观察也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心智和技能。观察是用“心”在摄像,是洞察心扉的一种透视。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及时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真正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会从初识开始,然后到熟悉直至到相知。小班幼儿和教师之间互动的形成也是如此。在构建和谐师幼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去用心观察和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不断地向理想化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