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历史与现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砖绿瓦,百年河大。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伴随着河南大学百余年来弦歌不辍,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河南大学恢弘发展史的一角。历经百余年的酝酿与沉淀,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化为河南大学的风骨所依,“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成为河南大学的精神所托。
  关键词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 概述 建筑人文 精神之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02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He'nan University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 in the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NI Xiaor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The brick, hundred years of river. Henan Universit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group with Henan University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Xiange Buchuo. Its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is a corner of the grand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nan University.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brewing and precipitation, Henan University modern architecture group character of Henan University depends, "Matilda PFP,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motto be entrusted by the spirit of Henan University.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Henan University; summary;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 of spirit
  河南大學的前身是始建于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林伯襄。历经百年风雨,嬗变为今河南大学。河南大学业已成为河南高等教育之母,对河南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与发展发挥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百余年来,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见证了百年河大的荣耀与辉煌,静默无声,却立意高远。
  1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概述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坐落于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旧城的东北隅,北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朝开宝寺塔,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古城墙。这个近代建筑群占地面积接近600亩,总建筑面积达17579.46平方米。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以学校南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的一条南北长500米的中轴线为分界,东侧分布有六号楼、东十斋;西侧依次有七号楼、西二斋及清代“改建河南贡院碑”和“重修贡院碑”两个碑廊。整个近代建筑群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较为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布局方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2000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南大门:华丽壮观
  河南大学的南大门位于学校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是时任校长的刘季洪依据前任校长李敬斋、许心武的设计方案兴建的,1935年开工,1936年建成。南大门由中部门楼和东西两侧的耳房组成。南大门通高10.39米,东西长13.4米,进深7.8米,占地面积1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5平方米;正中门高3.7米,宽4.84米;两侧门高3.0米,宽1.5米。门楼两侧为2座56平方米的布瓦顶耳房。整座建筑气势恢宏,充分彰显出河南大学悠久历史和近代建筑群设计者们的工于心计。
  南大门的中部门楼为四柱三开间牌楼式建筑,由南北两个牌楼凭借圆拱相连组成,中间为正楼,两边为次楼,起到了重檐的效果,为通行提供方便。大门上有花脊走兽和筒板瓦,下有斗拱承檐。外侧门楣正中楼匾上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体书写校名“河南大学”,其两梢上下额枋之间饰以传统彩绘:内侧门楣正中上额书写“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严正端庄。大门两侧耳房供门卫值班之用。门楼与耳房的巧妙结合,不仅突出了构图完美的门楼形象而且满足了其功能需求,并使得门楼与周边围墙之间有平稳的过渡。
  1.2 大礼堂:威严庄重
  作为河南大学标志性建筑的大礼堂矗立在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的交接处,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32米,高24.45米,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687平方米。大礼堂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并设有楼梯六座和2816个观众席,具有极高的适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至今仍在使用。
  大礼堂的设计独具匠心,既包含雕栏玉砌、雄伟庄重的中国古代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又博采西方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其外形轮廓呈“凸”字形,建筑的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门庭上部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两侧的门庭楼梯间采用卷棚歇山式屋顶。屋顶由青灰筒板瓦覆盖,周边四角挑起,高低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屋脊上部有形态各异的脊兽;屋檐下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雕绘在垂花柱、雀替和桂落处,使得整栋建筑物显得雕梁绣户。此外建筑设计者将中国传统宫殿样式和钢梁屋架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采用8柱1梁支撑八榀27米豪式进口钢屋架和楼板以及舞台顶部木桁架的全部重量,并用水泥使地基加固。   大礼堂坐北朝南,其南面为主入口,设有三扇双扇平开雕花大门。采用中国传统的台基、屋顶和屋身三分式的构图手法。运用四组八根直通檐口的爱奥尼风格的巨柱,并通过巨柱尺度的变化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大礼堂雄伟壮丽之姿和恢弘气势。其东、西、北立面亦设有4个直通室外的出入口,便于疏散人流。
  1.3 六号楼:典雅大方
  六号楼的平面布局为“十”字形,属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2122.92平方米。它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体量权衡和整体的外形轮廓,并结合西方建筑的风格。它的屋顶呈对称分布,主体中间的前部采用悬山坡屋顶;主体中间的后部采用歇山顶;主体两侧部分采用四坡屋顶。此外,其立面布局为上下、左右各分为三段,上下为屋顶、屋身和屋基,左右分为中部和两翼。六号楼建筑拥有独特的细部处理,例如券廊、柱式、线脚、窗套等西方古典建筑要素,细腻讲究,典雅大方,反映出西式建筑的特点,装饰简洁,色彩简单,令人耳目一新。
  1.4 七号楼:古香古色
  富丽堂皇、典雅古朴的中西方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七号楼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由李敬斋先生设计。此建筑物半地下室一层,地上两层,共三层;有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采用卷棚顶式雨棚和歇山卷棚顶式门廊,其中门廊由四角红漆圆形木柱支撑,其屋顶下有木质透雕挂落、漏花和雀替。
  七号楼的屋顶由歇山屋顶、悬山屋顶和平顶屋屋顶组合而成,中部两边是悬山屋顶,中部中间是平顶屋屋顶,两翼是歇山屋顶。歇山式屋顶的四角悬挑飞檐并设套兽,檐下有独具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彩色木质雀替、挂落、垂柱和漏花其屋顶下有木质透雕漏花、垂柱挂落和雀替。覆莲造型雕刻在215根垂柱头上,垂柱间镶刻各式各样的锒透雕花板,显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之精湛。贯穿二、三层且直通檐口的80根塔斯干式圆柱,有柱础,无柱身圆槽,底部基座用水泥砂浆抹面并用横向凹槽修饰,稳固有力给人以稳定感,柱间的上下窗间有悬挑坡顶式灰筒瓦缠腰。楼四周设西式木质门窗,涂酱红色油漆,做工细致,色彩绚丽。
  1.5 十二斋房:古朴典雅
  十二斋房是东十斋和西二斋的总称。它处于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的两侧,东侧由南向北依次为东一斋至东十斋,其排列整齐形如琴键,西侧由南向北依次为西一斋和西二斋,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书院在讲堂左右布置斋房的传统布局风格。十二斋房历经31年(1921-1952)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629.76平方米,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每栋斋房均在其入口处设仿古式垂花门罩,其垂柱间镶刻有30块雕着梅兰竹菊、珍禽异兽的木雕花板。斋房屋顶由三组平行的坡屋顶组合而成,覆红色机平瓦。屋面有横三道屋脊并覆以筒板瓦,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另有城垛式女儿墙围绕四周。
  2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建筑人文
  2.1 文化底蕴:见证河南大学沧桑
  始建于1931年并于1934年12月28日落成的河南大学大礼堂,由当时的校长许心武先生设计,是进行学术报告、娱乐演出和举行会议等的重要活动场所。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河南大学一部分学生和北仓女中的学生聚集在大礼堂联合演出反抗侵略题材的话剧《阿比西尼亚的母亲》。此后,又相继组成“大众话剧社”和唱救亡歌曲的“怒吼歌咏队”。洪琛、冼星海、宋之的等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队”来到开封之后多次在大礼堂进行公演,并和河南大学的“大众话剧社”、“怒吼歌咏队”在大礼堂舞台上演出救亡话剧和抗日歌曲,极大地促进了开封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成功举行。
  六号楼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时期建造的教学楼,始建于1915年,1919年竣工。它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的东侧南部,是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最早兴建的,见证了百年河大的沧桑巨变。1925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同志在六号楼作了一场以《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为题的演讲,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播,增强了广大师生参与革命的决心和激情;中共河南省委曾多次在此召开会议,对河南革命斗争进行部署。现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的科研及办公用房。
  七号楼伫立在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南北中轴线西侧的中部,与六号楼遥相呼应,初建于1924年,1925年完工。作为教学楼使用的七号楼汇集了嵇文甫,张遂青、范文澜、罗章龙等著名学者,他们的一番语重心长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工商界巨子、政坛精英和学术大家等各行各业的行间里手。1937年6月,法学院优秀学生邓拓在七号楼北门被反动派逮捕入狱。
  2.2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保护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从20世纪初期开始建造,历经103年至今仍然保存完整,见证了河南及全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2004年8月19日河南省政府规定大礼堂后墙向北10米与铁塔保护范围相连;南大门外墙向南50米至明伦街;东十斋东墙一线向东100米、西二斋西墙一线向西100。作为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保护范围。
  2000年9月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彰显出该近代建筑群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自2006年以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学校和国家陆续投入经费对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进行重修。依据国家文物局要求,河南大学成立保护机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文物保护委员会”,使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保护逐渐走向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内容,学校对近代建筑群进行详细的规划。学校南北中轴线两侧不建造现代建筑并拆除与近代建筑群不相协调的现代建筑;将四周的房屋改造为与近代建筑群相适应的建筑形式;扩充大礼堂广场作为学生活动的中心,将大礼堂至铁塔的间的建筑拆(下转第54页)(上接第4页)除以形成前后呼应的统一环境,并借助借景手法的运用将铁塔纳入到校园中来;保护和绿化河南大学东侧的古城墙。
  2.3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利用
  作为河南省首个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大学,它在开展校园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并尽可能挖掘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根基于社会并彰显出百年河大兼容并包、倡导自由的人文精神。大力开发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及其周边铁塔公园、古城墙及水系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进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语: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蕴含的大学精神之内涵
  河南大學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出自《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指出兴办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使人们弃旧谋新、在于使人们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明明德”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崇高的品德。“亲民”即“新民”,意为将自己所具有的优良品德推己及人,使人们克服不适用的旧方法以达到日新月异的效果,并不断取得进步。“止于至善”简明扼要的表明了办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河大莘莘学子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同甘共苦、发愤图强、严谨朴实、兼容并包的精神风貌。正是这种优良校风,塑造了河大人自强不息、缜密质朴的品格,使经历风雨的百年河大持续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 河南大学网站.历史沿革[EB/OL].http://www.henu.edu.cn/html/xxgk/lsyg/1.html.
  [2] 王春啸.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典型[N].中华建筑报,2013-01-11(016).
  [3] 张宏志.河南大学近代教育建筑研究——从书院到大学的演变过程[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05.
  [4] 裴葳蕤.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基于近代建筑群的视角[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4.
  [5] 陈宁宁.河南大学百年建筑折射的大学精神[J].河南教育,2010.33(7):44-45.
其他文献
摘 要 产学研融合,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材检测公司及实际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 “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了“校中厂”实训基地在课程改革、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渗培养以及顶岗就业等方面的多功能平台优势,论述了“校中厂”产学研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产学研融合 “校中厂”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医药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工作,为了主动适应新医改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培养,全面提高农村医药卫生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村 医药卫生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24  Ab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因教育的本然、语文学科的要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使得文道统一成为其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但目前我国语文学科德育存在着以下发展困境:教师的“德育忽视”、应试教育的社会风气。这些问题横亘在育人与育文之间,只有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自觉性和“德能”,重视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实施引导式德育教学,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我国语文学科德育才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学科德育 文道统一  中
期刊
摘 要 第二届国际教师职业峰会围绕着“为21世纪培养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的主题展开。会议承上启下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在教师的职前教育里教授新教师21世纪所必备的技能;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培养教师;培养高职能的学校领导。笔者将对第二届教师职业峰会进行评述,希望通过对会议内容的讨论,学习有关国家的教育经验。  关键词 国际教师职业峰会 培养教师 高职能的学校领导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 提升学生的写作参与度和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文评价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索一套有效的作文评价模式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来说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中学为分析对象,开展了高一英语写作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阅研究,以期探索出多元综合的高中英语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一英语写作 自评 互评 教师评阅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工作过程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探究以工作过程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为我国培养出综合性的应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主要对于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革新的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过程系统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宣传中,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农村地区,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难度,本文采取因地制宜的研究和解决的方法,探究在农村地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目的是让农村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进一步,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够系统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黔东南州苗侗民族文化阅读推广的意义出发,以位于黔东南州的凯里学院图书馆对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为例,阐述高校图书馆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这本厚重的“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可实施的具体举措,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黔东南 图书馆 民族文化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
期刊
摘 要 科研机构的年报序言是一篇高度浓缩的年度科研进展和成果报告,其语言既有专用科技文体的严谨客观,又有普通科技文体的简单平实,在英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语域的类别与层次运用不同技巧。本文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为例,从词汇、语句、篇章三个层面探究了科研机构《年报》序言的英译问题,讨论了术语、专有名词、渲染词的翻译技巧,时态和语态的选择,加注的方法,以及构成文章整体性的格调、布局、衔接等翻译问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设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角度探讨了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关键词 地方性高校 应用型本科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