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防治花生蛴螬药效对比试验

来源 :湖北植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蛴螬是为害花生正常生长,严重影响我市花生高产的一个主要地下害虫。在我市大多以3龄老熟幼虫在30cm以下深土层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形成春末夏初4月~5月的第一次危害高峰,而后化蛹、羽化、产卵孵化成幼虫,形成8月~9月的第2次为害。对于我市春播花生,第二次蛴螬为害很难防治。受害花生不仅品质差,而且收获因落果费工费时,产量大为下降,一般减产20%~30%,严重减产50%左右。为了有效降低花生蛴螬为害,2013年我们在襄州区伙牌镇老李家村进行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药剂拌种防治花生蛴螬的药效对比试验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厚度为0.3mm、面积为200mm~2的Si(Au)ΔE探测器和厚度为15mm、面积为500mm~2的HPGe E探测器组成的一套半导体望远镜β射线谱仪。其对单能电子的能量分辨为20keV
本文采用氚离子束标记法,对茯苓聚糖进行了标记,放射性比活性达1.81—2.07TBq/mmol。药物动力学研究证明~3H-茯苓聚糖尿素液口服灌喂小白鼠,按一定时间在尾部静脉取血样作放
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常年种植中,玉米灰斑病一直是我州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许多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逐年丧
液体闪烁计数中的淬灭效应被应用于Lowry氏蛋白质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显色蛋白样品与仪器计数效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液闪测定法较传统的分光光度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1985—1987年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上海市天然环境电离辐射外照射年累积照射量的工作,得到上海市天然环境电离辐射外照射年累积照射人口加权平均值为104.
<正>秭归县自2014年以来,在水田坝乡王家桥村开展柑桔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2014年~2016年,在水田坝乡王家桥村建立了213.33hm~2柑橘蜜蜂授粉技术示范基
期刊
近年来,面对农业有害生物危害重、防治难、成本高、植保技术到位难等诸多问题,营山县结合植保工程项目实施,组建了一批以专合型为主体、公司(协会)型为补充、政府型为保障、植保部
<正>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在武汉市以及湖北省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防治困难和不及时等问题,给油菜和小麦产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时减产10%甚至30%以上,针对以上
1、播种时间:在立春(2月上)——雨水(2月中下旬)期间播种,早播易受冻害死苗;2、种子选择及播种量:选择有发芽能力的商品菜籽即可。667m2撒播0.5kg~1.0kg(播种期间如气温低,可加大播量;迟播
水稻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初孵幼虫(蚁螟)吐丝下垂或爬行至稻株基部叶鞘,通过叶鞘缝隙或蛀孔侵入叶鞘,在叶鞘内侧蛀食组织,4d~5d后叶鞘开始受害发黄形成枯鞘。幼虫进入3龄后开始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