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评语的艺术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布局的技巧,语言的锤炼”等多方面训练达到作文教学与审美的统一。
  首先,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想象和联想,充分地“调用”大脑中的信息库存,创造出新的美的形象,联系丰富的写作材料,开阔文章思路,拓深文章意境, 从而写出有审美价值的文章。
  其次,通过一些创作训练,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古人对文章要求是“有物、有序”,即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章有了完美的内容,还需借助完美的形式来表现。学生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得到的审美观念要化为书面语言的作文,而语言是写作的工具,因此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启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谋篇布局,锤词炼句,逐渐地培养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应始终贯穿着审美教育,从认识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过程是人们的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发现到创造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同时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高中生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要求.以读为本应做到略读、细读、精读、动手抄练.在阅读过程作出正确分析、评价、概括、总结、积累.
本文讨论了在中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还应注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工作,主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模能力,应用能力,概率直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灵感,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生活化的作文创作,作文就是没有灵魂的.基于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来看,必须将生活融入到作文的题材中.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必须要交给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就曾提出过“六步”教学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新课程要求我们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可通过“点化”和“指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挖掘美,使他们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去表现自然和社会的美与丑,并运用美的笔触写出具有美的内蕴的文章。  一、 借助美的形象启发美感,使学生能够感受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美感是和知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美学家王朝闻也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作文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反映;在高考中,作文分数几乎占据了高考语文总成绩的一半.怎样写出有血有肉、见解深刻的文章,是语文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担负起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从阅读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读书笔记的评价等方面落实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