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放疗中重复四维CT的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与位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放疗中重复4DCT增强扫描探讨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大体肿瘤体积大小、长度及最大横径与位移的相关性.方法 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取各次4DCT扫描GTV三维方向位移并分析其与体积、长度及最大横径的相关性.结果 放疗20次时,全部患者、胸下段癌患者肿瘤体积与左右方向位移呈正相关(P =0.012、0.040),全部患者、胸上、中段癌患者肿瘤长度与GTV上下方向位移呈正相关(P=0.003、0.031、0.044),胸下段癌患者肿瘤长度与GTV左右方向位移呈正相关(P=0.027).初次扫描全部患者最大横径与GTV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三维运动矢量均呈正相关(P=0.036、0.033、0.018),胸下段癌患者最大横径仅与GTV左右方向位移相关(P=0.011).结论 放疗中各时段各部位食管癌体积、长度及最大横径与GTV前后方向位移均无相关性,而在左右、上下方向的相关性则依病变部位及疗程时段不同而异。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于多叶式准直仪圆弧形边缘的位点在不同的射源距离长度下剂量计算应如何修正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有详细的探讨。方法先由肉眼开出某一照射野后,再由水假体及底片测出此照射野下50%剂量位置。由50%剂量位置点用数学模型所提供的关系式反求出此时的照射野精准数字位置,再由此照射野精准数字位置算出治疗计划中Xmlc.P的位置。多叶式准直仪的位置修正量就可由50%剂量的位置点减去Xmlc.P,即可做剂量的修正。
期刊
加速器包括电子枪、波导管、微波功率源、真空系统、偏转系统等,工作中这些部件要散发一定热量,影响加速器工作.温控系统是通过循环水流消除这些部件散发的热量,使加速器内部保持恒定的工作温度.温控系统是整个加速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瓦里安iX加速器自动温控系统出现问题,加速器提示水流联锁。
期刊
肿瘤放疗中位置验证是重要质量保证环节和措施,为此笔者进行IP板双曝光成相技术拍摄放疗射野位置验证片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西门子Primus plus(K)加速器,柯尼卡美能达Regius 190型CR,自制射野"十"板,IP板(35.56 cm x43.18cm)两块,拍片架等.2.方法:使用双曝光成相技术对158例患者(头颈部27例、胸部99例、腹部32例)拍摄正、侧位射野
期刊
目的 探讨金标、椎体实时追踪对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患者64例72个病灶,其中原发瘤40例41个病灶,转移瘤24例31个病灶.45个病灶采用金标追踪,27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70%~94%(中位数8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把体积,照射剂量60 Gy分3次.比较两者近期疗效与追踪方式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灶有效率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93%∶74%,x2=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9例HBsAg阳性PLC患者行精确放疗并发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放疗前均做基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测定.放疗中及后血常规检查每2周检测1次,肝功能、甲胎蛋白、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测定每4周检测1次,持续至放疗完成后
目的 建立乳腺癌放疗相关性乳腺血管肉瘤(RABASBCR)早期诊断策略,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系统筛选文献,以公开发表的RABASBCR典型病例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活检方式等资料,筛选对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指标,建立早期诊断策略.结果 共筛选出55篇文献,包含80例RABASBCR患者.30%(24例)患者曾被误诊;中位误诊时间3个月(1~24个月).95% RABAS
髌韧带是膝关节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断裂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文献报道,当膝关节屈曲超过45°时,髌韧带就有损伤断裂的风险[1].发病多为40岁以下人群,男女比例约为6∶1.由于临床中髌韧带断裂并不多见,文献中也缺少大样本患者的经验报道.其发生机制主要为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股四头肌强烈收缩所致.而这些患者发生髌韧带断裂前往往有反复的微损伤或髌腱炎[2].据Kannus和J6zsa[3]报告的53
期刊
目的 比较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期放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0年分别接受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单药组,427例)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期放化疗(双药组,248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模式均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放疗方法为真骨盆45.0~50.4 Gy分25次.结果 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产生单双药组各248例,其中单药、双
目的 探讨11C-MET PET-CT和MRI图像对脑胶质瘤GTV确定的差异.方法 选取6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MRI及11C-MET PET-CT图像,分别由我科5位医师在两种图像资料上勾画GTV,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在MRI11C-MET PET-CT上勾画的GTV体积相似(P=0.917),GTV变异系数也相似(P =0.600).勾画的GTV重合度最大为73.0%、最小为51.8%
IMRT验证是保证治疗精度的必要过程,仿真体模免洗胶片验证和固体水矩阵验证都是常用验证方法.二者验证结果差异如何?哪个更好?因而进行二者比较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设备与材料(1)胶片及分析工具:EBT2免洗胶片,大小25 cm×20cm,厚度0.02 cm,剂量影响范围1~40 Gy.EPSON透视胶片扫描仪.(2)电离室矩阵及分析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