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kk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家,是我自造的一个词。
  一个同学,喜欢收集老物件,家里纺车、马灯、树墩子,摆得林林总总。她又会画画,把家里的旧柜子涂成红身蓝面,画上金色花。如今,她又迷上了烤面包,肉松的、果酱的,看得我馋死了。
  谁也想不到她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去看新房时,从高高的电梯井掉下去,浑身骨头都碎了。她熬过不知道多少倍数的疼痛,成了病房里最快乐的人。所以她现在高兴地画着花,高兴地养着猫猫狗狗,高兴地忍着腰疼——腰里还打着钢钉——烤面包。
  狂风抽了多少耳光,暴水又浇了多少遍的透心凉,她还能活得这么有滋有味,我觉得该封她一个“生活家”称号。
  还有一个同学,四十五岁了,喜欢看童话。一次,同学聚会时,夜来睡在她家。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我听她讲:“有一只蝴蝶,想过一种稳定的生活,她找到了这朵花,觉得不合心意,于是离开去找另一朵花,还是不合心意。就这样飞啊,飞啊。忽然一只捕虫网当头罩下,她被捉住,被一只长长的钢钉刺穿,钉在纸上做成了标本。她想:这个结局也不错,起码它是稳定的。”这个童话我至今记得,更记得那个寂静的夜晚。
  小时候,爱绣花。一块细白布用圆圆的竹绷绷起来,各样丝线绣出绿叶红荷五彩鸳。又占时间又磨手,绣它何用?可就是觉得好。好是什么?就是有趣呗。有趣是什么?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我喜欢。
  我是生活家吗?我不算。我养不活花花草草,我的生活干枝寥叶。可是,当我一行行地写出字来,或者一行行地读进书去,我就觉得不干渴——我爱这干枝寥叶的生活。那么,我这个人虽不有趣,但这种生活是我觉得有趣味的。
  所谓的生活家,大约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只为着对生活说这三个字。
  ——哪三个字?你猜啊。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后,我在南京某个研究院工作,工作地址在郊区,工作内容是定井位。我们需要根据地震波探测到的信息,去研究地下岩层的构造,然后分析哪里可能有石油,最后确定在哪里打预探井。  父母觉得我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国企、铁饭碗。我却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独自一人的时候,感到深深的茫然和恐惧。我常常爬到楼顶的露台,看着远方的天空从灰蓝渐渐变得暗淡,暮色四合的时候,天空升起的不是炊烟,而是附近化工厂高耸的烟囱肆无忌
六月里的一天,青草对榆树的影子说:“你左右摇晃得过于频繁了,你扰乱了我的安静。”  影子答道:“不是我,不是我。朝天空看吧。有一棵树,在太阳和大地之间,在风中左右摇晃着哩。”  青草便抬起头来,第一次看到了那棵榆树。青草在心中思忖,“哎,瞧瞧,有一棵比我还大的青草哩。”  于是,青草就默不作声了。
早在学生时期,肖雯就显得有些另类。  起因是高考拿了高分,明明一手好牌,却偏偏要填报中文系。就算肖妈见识不广,也知道中文系的就业每况愈下,读金融、建筑、管理类专业多好,高薪、热门又体面,为什么非要飞蛾扑火呢?  母女俩华山论剑三百回合,肖妈不敌,请来肖雯正在名校读法律专业的表姐蒋婉现身说法。谁知,走进家门的蒋婉把肖雯护在身后,反而倒戈了,并对肖妈说:“就尊重肖雯自己的决定吧。”  说罢,两个姑娘会
试卷密封源于我国唐代。据《隋唐嘉话》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号,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不过,武则天所创的糊名之法,只是用于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制度。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它叫作“弥封”。明清时期一直沿用此法,直至科举结束。  宋朝时期,曾经有人击登闻鼓,投诉科举评阅试卷不公。后来,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
微软展示了其新一代键盘——Word Flow。这款键盘除了能智能预测单词、自定义键盘背景外,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单手操作”模式。用户可以用左手操作,也可以用右手操作,并且虚拟键盘采用扇形分布。  扇面虚拟键盘的设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2年微软就曾曝光其扇形虚拟键盘的Windows Phone键盘设计,但最终没有推向市场。现在,手机越做屏幕越大,在方便用户单手操作上,开发者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云海之中,山巅之上,破晓之时,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寂静的黑夜,回荡于群山之中,巍峨雄壮夹杂着缥缈和神圣。这就是云中哨所——詹娘舍,军号声意味着詹娘舍哨所官兵们的一天将从这里开始。  晨曦中,战士们整齐地站在国旗之下,齐声高唱国歌。班长马关敬此时正凝眸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思绪万千,有难忘,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  自2007年起,这是马关敬在詹娘舍的第12个年头,这里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每一声军号
我觉得,人有两个命:始终快乐的命,以及烦恼不断的命。于是,也便可见两种人:天大的事也不愁的人,小琐事也会深缠的人。  ——人生的轻松在这里,沉重也在这里。  人活一辈子,就这般天壤之别:有的人,一命独大,快快乐乐就过去了;有的人,两命相抵,无痛无痒,无怨无恨;而有的人,命沉到底,终成乖戾的命运。  即便这样,我觉得,烦恼仍不会从根本上毁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如果,这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的话。当然了,若
一个高质量的内容社区,文艺而干净,身边不少朋友都喜欢它。这年头,能安心书写的人太少,显得格外珍贵。
一本书,就是一群念头的菜园子。作者只是种菜的老农,把自家的西红柿、萝卜种出来之后,便不知它们将去向何方,有何际遇。而那些念头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走得更远。它们是一个个陌生人,却能很轻易地走进许多人的心灵。  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一本书,藏在远方。它是我们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們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看似单薄甚至不堪一击
在一波又一波抗衰老的热战中,“冻龄”概念施施然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冻结年龄,永葆青春,各种各样的肌肤保卫战粉墨登场。然而,人们一边在保卫肌肤,一边却又愁开了:肌肤“冻龄”了,可大脑衰老了怎么办?总不能守着青春的肌肤,顶着衰老的大脑吧。  如何让大脑“冻龄”,这个棘手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不过,别急,且听神经科学家支招:想让大脑“冻龄”?3个字——学外语!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学外语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