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菜系我做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生活中制作美食的工艺运用到美术课堂中,“炒、爆、熘、炸、烹、煮、炖”等不同方法的运用,给予学生全新的美术课堂。在传承原有的手工制作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各种形式与技能,在动手动脑之间,多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多一些不拘于泥的创新,让手工制作课更加有滋有味。
  【关键词】美食与美术 观察 兴趣 想象 创新
  我是一名煮妇,我热爱厨房,热爱烹饪;我也是一名美术老师,我喜欢多种花样多种形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让他们有滋有味地品尝“美术”这一大餐,吸取不同的营养又绽放出异样的艺术光芒,有滋有味、有趣有乐……
  中国有八大菜系,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各有不同,形成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美术课程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主导形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中国菜系因为工艺不同,形成炒、爆、熘、炸、烹、煮、炖等多种方法;美术因创造材料各异,形成线条、色彩、形状、空间、明暗、肌理等多种造型元素。美食带给大家愉悦的心情、满足的味蕾,让你对生活充满信心、增强了体质;美术则带给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大自然、认识自己的机会,快乐地学习、快活地玩耍,既增长了美化生活的能力又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做美食和教美术的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要做出好的美食(作品),都要在感官上有美感、在视觉上有美色、在品尝中有回味……美术课堂就是我的“厨房”,各种菜系各种花样尽情展现!
  快速爆炒,保留原味,兴趣盎然
  爆炒需要掌握火候,观察好食物的变化,快速出锅,因为食物不同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口感。美术课中,学生的观察是否细致、认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如何吸引他们的观察力这是提升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1.促进观察力,激发兴趣
  从观察中提高学习兴趣。正如一道好菜要有好的营养搭配才行。低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要吸引住他们,必须有好玩的游戏。《考考你的眼力》这节课,只是干巴巴的观察怎能让他们有“食欲”呢?所以课前我找出一胖一瘦但身高一样的两名同学,上课时让他俩在讲台上相隔一段距离站好来做游戏,学生们都很兴奋,注意力很容易被无关的部分所吸引,所以因为胖瘦关系,大家马上说出是瘦的高。当我让他俩背靠背站好,把尺子放在他俩的头顶,尺子是水平的时候,教室里顿时喧哗起来,有的说“不相信”,有的说“下课我要亲自量一量”等,从这些表现,我看出学生已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我便顺势讲了这节课的重点是怎样去“观察”。后面的眼力训练,因为有了前面游戏的铺垫,学生自然就知道如何去认真观察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能专心地去观察、学会怎样去观察已经很难得了。
  2.运用观察力,提高兴趣
  观察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学会分辨各类事物的特征,对美术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低年级《泥贴动物脸》这节手工制作课的难点是抓准动物脸部特点来进行制作。上课时,我还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你来“说”我来“画”,让学生口述喜欢的动物脸部的特点,我来画到黑板上,栩栩如生的动物脸就出来啦,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一个个在说“真像”。出色的佳肴往往需要最后的色彩装饰,这也是点睛之笔,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就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接着我的表扬就把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都力争能说得很详细具体。由原来被动的学习,到现在主动的表现,说明了从观察中学生们得到了乐趣并变成了动力,这种习惯会渐渐地渗透于他们的学习中。
  美味煎炸,瞬间变身,想象无限
  美食中的煎炸工艺,会让菜肴或瞬间绽放,或瞬间变形,或增强口味,是创意无限的美食工艺。就像美术中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两种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创造所必须具有的品质。
  1.“有的放矢”,使想象有所依托
  教材中每册都有很多内容丰富的手工制作课,把这些课的内容稍加改变(食物改刀)或把难度稍加提高(加强工艺),就是非常有创新的工艺课(特色佳肴)。在教授高年级的《贺年卡》一课时,我在制作方法上进行了改良,由平面方法演变成立体的制作方法,难度的稍加提高让学生们增强了兴趣,也让贺卡变得趣味无限。我还把贺年卡的单一内容扩展成“生日卡、心意卡、感恩卡”等,内容的改变又让学生有更广的设计空间,进一步让他们的想象丰富多彩。一道由加强了改刀和煎炸工艺相结合的“创意菜”就应运而生了。
  2.“无的放矢”,使想象无所羁畔
  儿童有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想法,稚嫩而奇特,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和幻想力才是美术课的关键。如借助讲故事、小游戏或猜音乐等方法去引发他们好奇的个性,激发出无边的怪点子,这样才会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教授低年级《挂历贴画真好看》一课时,利用挂历纸来粘贴一幅画,看似平常,却想象无限。用自由选定作业内容,让同学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等形式进行。制作过程中,我又给学生带来很多我在生活中积攒的各类废弃物,让他们来进一步装饰自己的画面,这就如煎炸食物本身色彩单调,需要添加汤汁来润色一般。这时的课堂是沸腾的,是乐趣无限的,有的忙着找内容、有的忙着取名字,有的忙着添加装饰物。总之,我的课堂在烟熏火燎中热闹地进行着……
  耐心蒸炖,营养保留,敢于创新
  原汁原味是一种传承,加时填料是一种创新,坚定传统大胆改革,特色菜才会推陈出新形成特色。手工制作课是在绘画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是一种极强的表现技能的展现,也是一种多元素的融合,这种技能既要学会动脑更要学会动手,既保留绘画的基本功力又在制作中渐渐敢于创新。
  1.表现技能是一种创造功能
  这种创造功能犹如美食中的食物雕刻精美绝伦的摆盘技术,在保留美食品质的基础上,用各具特色的装饰来提升美食的感官效果,达到美味与装饰相互衬托的最高境界。手工制作课也应以此为目标,把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加强创新能力。中年级《糖纸贴画真好看》一课用的材料很常见,怎样能有新意有趣味地授课呢?首先,观察糖纸花纹进行想象,其次,通过折、卷、搓、扭等不同的制作手段,让画面变得立体,提高感官带来的新奇感,表现技能的多元化,这样才会不拘于泥,形成自己的作品特色。最后,再把立体的糖纸粘贴在平面上,变成半浮雕的画面,这种不受约束的多形式的再次创作,给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让手、脑都变得灵活,一幅幅极富个性的作品才会巧妙地做出来。
  2.表现技能也是一种操作功能
  想要食品雕花活灵活现,就要通过不断努力练就一双灵巧的双手。手工制作课也需要灵巧。低年级《对称的花朵》一课,利用对折、对角折、四折等方法,制作出对称的花朵。这和食品雕花在操作上是一致的,但在制作技能上我进行了改变,由剪刀的“剪”变成了用手去“撕”的方法,加大了制作的难度却加强了制作过程的乐趣。用点、线、面的装饰方法撕出不同的花朵,有的以面为主,大方而夺目;有的以线为主,精细而优雅。锻炼了双手配合、巧妙操作的能力。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地在训练动手能力,从而加强了手工制作的水平。
  我的美食课堂在不断创新、改良中进行着。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就像我手中不同的食材,要想做出美味的佳肴必须了解食材、创新做法、加强工艺,让美术课给每个学生创设最佳创意无极限的机会,让学生从点滴学习中体验知美、爱美、创造美的境界,把手工制作课当成兴趣盎然的创意课,收获多多、趣味多多。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英志.中国八大菜系及第九菜系[J].文史精华,2013(5).
其他文献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的一种全新文学形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教材纯粹收录的经典诗词也有着本质不同。文包诗是教材编著者遵循经典诗词的内在情境,从诗词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独特的经历和心境出发,以现代白话文创作而成的,表现出优美而灵动的言语风格,与经典诗词一脉相承,为学生真切地感知诗词意境、体悟诗人内在情感搭建了有效的桥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遵循这一文本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搭建高速通道,
【摘要】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和融课堂”,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着力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和而不同、相融共进”为核心理念,促进思维互补、开发思维潜能、实现思维融合,引导学生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勇质疑,善思辨,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共进。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的再认识” 教学新探索为例,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和融课堂” 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和融课堂
小学的习作教学要坚持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学生的活动,写学生的学习、写学生的活动、写自然、写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语言积累,并且与各类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要实行课堂习作和在生活中习作“多轨运行”,在生活、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和表达方法,做到“厚积薄发”。    一、习作与闲暇活动相整合    1.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相整合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教学就
如果电池有心,想必今时今日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科技世界正在因电池技术进展缓慢而百般烦恼”之后,未来科技就被描摹成了强悍而无奈的巨型机器人——制作精良、无所不能,却因缺乏一枚高效、稳定的新能源电池而无法施展万般抱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新能源材料专家云斯宁因此在实验室度过了更多周末时光,与“革命性突破”等浮夸的字眼相比,他相信脚踏实地才能更迫近真理,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摘要:课堂是变化着的艺术,也是不可被复制的艺术,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性鲜明的主体时不时会给课堂制造些“小意外”,然而正是这些“小意外”在课堂上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意外 教学方法 因课施教一、案例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将一个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将他们的回答尽可能地引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上来,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摘要】随课微写作基于文本,立足课堂,着眼写作。教师精心研读文本、研磨教法、研选微写作内容,在关注文本内涵的同时关注写作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贯通度上实现融合,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方法习得与实践、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随课微写作 阅读教学 习作能力  “教材是个例子”,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读懂一篇文章,阅读
【摘要】基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教师拔节的需要,笔者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儿童哲学绘本课程”的实践,通过构建年段教材体系、多样化学习模式以及立体的德育浸润渠道,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从而带来了师生由内而外的转化。  【关键词】“绿种子” 儿童哲学绘本 课程  “绿种子”儿童哲学绘本课程作为张家港市乘航小学的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及德育提升的新的生长点。在此课程的实践中,师生的精神风貌,综合素养,价值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激活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问得少,让思维走向开阔处;问得狠,让思维走向纵深处;问得准,让思维走向多元境;问得巧,让思维走向融通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问 思维 核心素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无论现代社会如何发展,多媒体技术如何更新,学习方式如何颠覆,善于提问永远是一名优秀教师课堂行
【摘要】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应当允许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加深认识。  【关键词】儿童 生活经验 差错 数学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经验展开數学想象,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意义,在细节中精致“倍”的内涵,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  【关键词】观察 思辨 想象 操作 讨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