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吏图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整顿吏治,一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两项新政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建构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在河南,一场始于两年前的吏治风暴势头未减。
  6月9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免去韩时英河南省体育局局长职务。此前,韩因腐败问题被河南省纪委双规。
  6月10日,南阳政协原主席朱广平的情妇张小华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09年12月9日,朱广平被河南省纪委“双规”。 去年8月28日,十一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终止朱广平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5月和6月,开封原市长周以忠、组织部长李森林先后被双规。
  4月14日,信阳落马副市长张杰因涉嫌受贿700余万元在驻马店受审。
  1月,中共安阳市市委原副书记李卫民“逃跑”7个月后被抓获。
  大规模吏治的同时,一系列人事改革也在同步推进。
  
  吏治风暴
  
  2011年1月12日,河南安阳官方发布简短消息,称7个多月前失踪的安阳市委原副书记李卫民在三门峡市被抓。
  2010年5月,三门峡副市长张君贵、市交通局局长单向东、市房管局局长黄国华等8名官员相继因受贿落马,安阳市委原副书记、曾长期担任三门峡市组织部长的李卫民出逃。
  今年年初落马的河南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也曾担任过安阳市长,他是该厅1997年以来5任厅长中第四位落马者。河南官方对外称,董问题并非出在其担任交通厅长的两年零九个月中,而是与安阳市房管局局长耿清江被“双规”有关,事涉土地腐败。
  除三门峡、安阳、开封之外,河南亦有其他贪腐案件引人注目。在开封原市长周以忠双规前后,河南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亦被“双规”。4月14日,信阳落马副市长张杰因涉嫌受贿700余万元在驻马店受审。
  实际上,河南吏治风暴两年前就已展开。2008年前后,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孙善武、河南省安监局长李九成、南阳市长助理刘建国、邓州副市长董平玲、郑州副市长王庆海等一大批官员均因贪腐落马。
  去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邓本章和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李永新均因严重违纪遭“双规”。
  上述反腐大案查处的重点集中在处级官员以上和工程建设领域等腐败“重灾区”。据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数据,自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河南省仅工程建设领域就查处贪污贿赂案件909件1121人,其中大案634件,县处级以上要案109人,厅级官员5人。
  腐败案件的查处显示出河南的反腐成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地的官场乱象。当地学者称,这一乱象已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层的重视。
  今年初的省委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对腐败要“保持高压态势”。6月30日,卢展工在“河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之后,专程率全体常委参观该省反腐倡廉建设展览。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全会票决重大人事
  
  反腐同时,河南的人事大调整同样备受关注。
  5月27日,漯河原市长祁金立就任开封市委书记。同一天,包括祁金立在内,河南省六个地市一把手更换,近30名厅官一起履新。在此前后,河南又对近百名厅级官员进行了更迭,涉及人数之多为全国少见。
  5月27日,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郑州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对29名省辖市、省直单位党政正职人选进行审议票决。
  根据官方公示,吉炳伟、王战营、盛国民、赵海燕四人分别拟作为开封市、新乡市、濮阳市及三门峡市市长候选人人选。开封、新乡、南阳、三门峡、商丘、驻马店六个地市“一把手”书记也同时易人。
  中共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票决结束时强调,全会票决“是我们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个创新”,既是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加强,也是做好省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需要,体现了对党的干部标准和选人用人公正导向的把握,体现了选人用人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票决一定程度上是河南吏治风暴的一环。”当地政情观察人士评价,一次“票决” 29名厅级高官在国内不多见,尤其是发生在四级党委换届的关键时刻,具有导向意义,这也算是河南吏治新政的一大亮点。
  河南省委政研室巡视员王永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卢展工要求要转变作风,提出“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标准。
  “五重五不简单”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特别要注意选拔那些作风扎实、工作踏实、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干事干净的干部。
  王永苏说,卢展工主政河南以来,在干部任用上提出转变干部作风,关键在做,要求实求效。在经济上,提出用区域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发展,力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施政路线图
  
  在河南的施政路线图上,吏治与人事调整最终都指向良好环境和经济大棋。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原经济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
  7月25日,王永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尽管中央有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文件还在起草之中,但是河南在人事布局上早已谋动而先行。
  河南如此大动干戈开展人事布局,正符合卢展工关于“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通过肃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河南一系列政府官员腐败大案要案,严重影响了河南经济发展,反腐败有利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社科院负责人如此评价。整顿吏治的同时大刀阔斧进行人事任免改革,有助于增强中原大省的前行动力及发展信心。
  4月19日下午,在“服务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新上任不久的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强调,“中原经济区”项目多、资金多,但出问题的几率也会增高,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的可能性增大。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视规则为摆设,恣意妄为、破坏规则,甚至玩弄规则、玩弄程序,这是最危险的事情。”尹晋华说。
  在尹晋华看来,只有积极主动地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有新成效,在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上有新突破,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但王永苏认为,河南如此高调反腐败,与纪委书记的态度也不无关系。河南反腐始于原省纪委书记叶青纯,去年10月,叶青纯调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去年12月,从中央“空降”的新任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亦保持反腐高调。
  6月22日至23日,卢展工在开封调研时强调,“精诚所至,金石开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要及时清除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取信于民的反腐实际树立公信力。
  在开封采访期间,《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官员表示不愿提及最近开封官场所发生的震动,他们希望开封在未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7月22日,新当选不久的开封市市长吉炳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开封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希望能更多关注开封未来的经济发展。
   (实习生娄艳雪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一些地方干部私下说:"换届时间有多长,干部失眠就有多长。"干部"换届失眠症"表现为:贪恋权位、痴迷前途,被权力、名利冲昏头脑,患得患失、坐卧不安,满腹牢骚、抱怨无尽,急于求成、
在中国,一代报人张季鸾是“文人论证”的典型。他主办《大公报》提出的著名的“四不原则”,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接近西方近代新闻自由的精髓。
<正>1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西部大开发》杂志来说,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从孕育出刊到发育成长,经受了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实践考验,已经成为当今纷繁众多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7年多受贿1575次,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封丘县某些政府部门收到指令:对“李书记”的事要做到不打听、不议论、不传播。一名干部对记者说:“封丘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不能因为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再乱了。”  在2002年中秋至2009年春节的7年时间里,担任县长、县委书记的李荫奎,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局长共142人给
设立大病补偿基金,是为了农民敢看病、看得起病。如果预算不够,县财政追加补齐,上不封顶。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条件可以简陋一点,办公楼可以陈旧一点,但给群众治病,县里要舍得
除过两个情妇,14套房产,60多本存折,1.3亿元家财这些"身外之物",杨光亮在茂名官场、生意场等公开场合,更是以多种面孔示人。哪个面孔更符合这只蠹虫的灵魂?很难说得清!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近年来,上级民生政策很多,区县要把政策落实好,需要一套良好的运作机制,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有
文化强国的"强"字应该是指人强,智慧强,学问知识强、想象力创造力强、成果强、著作强、发明发现强。我们的目标是让文化成为辉煌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