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复习——以“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生产甲醇”为例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热点时事“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在高三二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复习中开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项目式学习,从认识反应入手,进一步探究提高反应速率、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方法,优化设计反应适宜条件.在项目式学习中体验科研过程,以大概念为核心,建构反应焓变、催化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等认识模型,提高信息理解与整合应用能力,提升抽象概括与演绎推理思维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证据意识的水平、证据搜集的能力、证据加工的层次等维度.将证据推理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更理性,对化学方法的运用更科学,让化学思维的空间更广阔,从而打造富有诗意又兼具理性的化学课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命题公平又是高考公平的核心所在.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命题组织方式、试题内容、试题背景、试卷难度、题型与组卷等.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构建保障高考化学命题公平体系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模型和建模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科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学习内容.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我国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进行内容分析,比较两国课标对学生在化学学科“开发和使用模型”的具体要求与能力水平分布.研究发现:美国课标的学段连贯性强,学科间融合度高,在化学学科对“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少,要求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我国课标对高中生“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为具体,化学学科性强,要求难度分布均匀,但对于初中生未明确给出具体要求.基于此,对我国化学课标完善、落实
以“染料废水污染”为情境素材,以“纳米材料Cu2O”为主题,整合化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设计了适用于高中化学的STEM教育教学案例并予以实施.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STEM素养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