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想象、表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小学阶段要教学的重要文学体裁,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童话究竟该如何教,很多教师都比较模糊,往往把童话当成一般的叙事类作品来教,没有紧扣童话的特点。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童话作品时,特别注重“体验、想象和表达”。比照周老师童话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在听了我校陈彭凤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关注阅读体验
  童话阅读的体验有很多种,比如,扮演角色的体验、经历奇异幻境的体验、游戏的体验、感受曲折故事情节的体验、获得悲喜交加情感共鸣的体验、冥思体悟诗意的体验,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体验童话的意蕴,是引领他们踏上阅读之旅的最佳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首先是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自私的巨人时,让学生抓住巨人“很生气”“又发脾气了”“大声斥责”等词语,把巨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来,去体验巨人的自私和冷酷,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学生能体验到文章的情感,也就读懂了巨人。又如,在引导学生品读“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时,让学生体验巨人后悔的感情,使学生理解这篇童话想要表达的意蕴。
  其次是体验角色。在童话的世界中,万事万物都会说话,有人的思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多次让学生进行角色體验,带着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中。除了体验巨人的角色以外,陈老师还营造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让学生想象风、霜、雪、冰雹等也会说话,他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冰冷的世界。陈老师让学生去体验这些角色,在体验中感悟,正是由于巨人的自私给他带来的后果。
  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陈老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阅读的体验。特别是对童话作品,由于这些作品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难以理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一种帮助他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很好的方式。
  二、激发儿童的想象
  在教学童话作品时,如果离开了想象,不仅课上得索然无味,而且还把握不到文本的核心价值。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多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1.通过想象进入故事情境。
  陈老师导入新课时,就通过导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带着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陈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瞧,老师手中拿的这支魔法棒可神奇了!它可以带我们再次走进巨人的花园游玩。大家想不想去?准备好了吗?好的,请调整好坐姿,我们要开始今天的神奇之旅了!”接着,陈老师挥舞魔法棒,开启课件,课件动画展示出花园的春景,陈老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并且在巨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中,暂停了画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迅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想象巨人的形象。教学伊始,陈老师就让学生想象,巨人长得什么样。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强,他们想象巨人长得像一间房子那么高大,腿有大树那么粗……在品读自私的巨人时,为了更好地感受巨人的形象,陈老师让学生想象巨人的表情和生气时的样子,体验巨人的角色,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朗读指导更有效。
  3.想象进入童话的世界。更可贵的是,陈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想象,营造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她让学生思考:“自私的巨人赶跑了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后,他的花园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在学生找出了“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冰雪覆盖”这几个词语后,陈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狂风来了,雪花来了,冰雹也来了,它们都来了。它们在巨人的花园里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说的、想演的,先和同桌说一说、演一演吧!”陈老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想象,不仅想象说话的内容,而且想象说话时的表情。
  这节课引导学生想象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结尾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的画面,想象花草树木会说话,像人一样有感情,等等。
  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想象,不仅使学生深度理解了作品,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再创作,这使得阅读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学生去探寻、去发现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关注表达,读写结合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陈老师这节课非常重视言语表达的实践,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首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风、霜、雪、冰雹等事物会说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课堂上有了精彩的生成,有效地训练了表达。如,有个学生是这样表达的:“我是走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的冰雹:太妙了!我期待已久的冬天终于到来了,我要把巨人的花园砸个稀巴烂,让他再也看不到美丽的鲜花,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欢叫。”这样的表达训练,把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其次,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在课堂的结尾,陈老师通过总结想象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之后,万事万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会和伙伴们说些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心情怎么样。接着,让学生练笔,学用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责无旁贷。我爱语文,我爱阅读,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因为我而浸染一身书香。借助优秀的图画书、经典童书,为学生心灵的世界打开另一扇窗户,经历更为丰富的生活。  曾经,是阅读为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因此,我无比相信阅读的力量——经典的力量。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是《薛瑞萍读教育理论》,原来关于教育理论的文字可以那么美!  怎样做到终生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还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当今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分析原因,一是作文教学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二是学生缺乏习作的材料,一写作就感到
编者按:  斯霞、霍懋征、袁瑢、丁有宽、张庆、李吉林……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小语人的心中。他们的教学思想、他们的教学艺术、他们的教学风格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揣摩,去体悟。当然,时代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但必须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创新继而传承发展,否则便是无本之源。为此,本刊特设“重温经典”这一栏目,以“经典重现 品读借鉴”的形式展示。希望通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才是习作评改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叶老认为“修改文章的本质就是修改思想”,并提出“教师给学生修改不如让学生自己修改”的观点。  国外习作教学
2016年9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终于投入使用了。作为首批使用教材的教师,我感觉既新鲜又愁闷。新鲜的是,新改版的教材编排与设计科学而富有情趣,不仅学生喜欢读,大人也津津乐道,直呼这样的教材传统与开放相守,双基与生活相融,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儿童味、生活味、文化味。愁闷的是,因为新,所以无,相关的资源、教案、课件以及可参考的资料几乎没有,需要教师自行开发,给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并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多样活动中学会生字,会写“票”“队”,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宝岛”“合影”“留念”“邮票”等词语的意思。  3.借助拼音,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可爱,懂得“团团”“圆圆”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体会两岸同胞热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说说喜
记者:曾老师,您好!了解到您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习作课程的研究,而且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写了《项目化习作进阶课程》丛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这套丛书中的相关理念吗?  曾海玲:我们的这套丛书,书名中有个核心概念“项目化学习”。所谓项目化学习,英文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通常简称为PBL,其价值追求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让探究目标明确具体。(2)让探究内容基于真实问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心目中的好课标准逐渐明朗起来,概括起来为六个字——单纯、秩序、鲜活。  一、单纯  何谓“单纯”?若用于对语文好课的标准,“单纯”是一种对语文课简约化的追求,它不是簡单,也不是单一,而是摆脱语文课冗繁、洗尽铅华之后的一种教学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纯粹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
一、回顾导入——初步  感知人物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  习了《刷子李》这篇课文,初读了课文,解决了字词,还写了初读感受卡。回想一下,文中的刷子李都给你留下了哪些不同的印象?  生:他的技艺高超,当别人怀疑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去批评别人,还会给别人讲道理。  生:他刷墙很厉害,说明他是很有功底的。这种功底是因为不断练习。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学习,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一、声音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吹动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师:是呀,风来啦。(板书课题:风)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风呢?  生:我在草原上看到过风。  师:风吹过草原,会怎么样?  生:风吹过草原,绿油油的小草会随风摆动。  生:下雨的时候风很大,雨丝会被风吹得斜斜的。  生:我看到过台风,呼呼地刮过大海,卷起很大很大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