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现实·探索——《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初评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创造自身历史的过程中,理想与现实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两种力量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客观历史前进的轨迹。40年来,当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前所未有的尖锐性在其思想和实践中呈现出来,他所体出的一切重大选择实际上都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尝试。
其他文献
冲及兄: 用航空寄下的大作《周恩来传》,一个多星期以前就收领了。没有立刻回信向您和玉璞兄道谢,因为我那时决定放下一切,仔细读完(不是一气读完,八百多页的书不是七十岁的人能一气读完的,气功不行了!)。跟西方一些有关著作比较,领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得出的不同的解释,然后再向您们道谢、请教。这本书太重要了,不能用几句客气话敷衍过去。
金冲及同志: 请原谅我冒昧地写这封信打扰您。 今年3月我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商谈工作,顺便买了一本刚刚出版发行的《周恩来传》。(以下简称《传》)由于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从事绥远和平解放这段历史的专题研究和撰写的关系,我想从《传》中寻觅一下有无周恩来在解决绥远问题中所起决策作用的事绩,结果发现《传》的第762—763页有关绥远问题的一段记述,与历史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有的甚至完全相反。
为纪念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建国4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于1989年11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学术讨论会。北京和一些省市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学者、研究人员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看待三大改造的成绩和缺点、在建设中为什么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会议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就上述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
解放军出版社即将隆重推出150万字的《当代中国政治大辞典》。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包括中国概况;组织机构;现行法律概要;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政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政治;重要政治人物;政治大事年表等九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公开本)这套大型系列历史文献集,由中央档案馆编辑,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中央党校出版社陆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从今年起大约用两年多的时间可将新中国建立前的部分出齐,共17集,约700万字。今年出版前6集(1921—1930)。
澍白同志: 好久不见了。不断读到你的扎实的、有见解的论著,很是钦羡,时增愧感。近日读了你发表在《毛泽东思想论坛〉〉1989年第3期上的文章:《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看“两论”的形成》。你的文章中说:“1941年12月中共中央编印的《六大以来》收录了《实践论》、《矛盾论》。”我愿意告诉你,这个叙述是不符合实际的。
一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公开本(建国前部分),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有步骤地开放党的历史档案的指示,经党中央批准,中央档案馆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内部本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挖掘和精心整理,编辑而成。早在1985年4月,中央党校向中央办公厅}建议,把内部本扩大发行到个人。
编辑整理已故党的领导人的文稿,既是史的范畴,又是政治理论工作范畴的严肃工作。《任搦时选集》中,最早的文稿成于1925年,距今已53年,文例词例已有一定差别,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和某些观点,也随历史的推移有所发展。特别是保存下来的文稿,有的是在白色恐怖下或戎马倥偬中仓促写成的,其可珍贵处在此,难免的粗疏也在此。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为新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他不幸因病早逝,年仅46岁。近4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纪念、研究任捌时的工作较为系统、扎实地开展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