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的教育,师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那么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优化教学结构,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地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的情境。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有趣的方式,巧妙导入新课,常见的课题往往平常,看似细微,却往往又是引入的“切点”所在,如我在讲授“中国主要的山脉”时,教师板书完课题,问:“以同学们现有的知识,你知道我国的哪些山脉的名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叫什么名字,高度是多少吗?”,这一问,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纷纷发言,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同时又为新知识的介绍做好了铺垫。
  2.课堂上设置问题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学说时提出: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人的遗迹?”。这样学生“预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课后的复习重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课后应布置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去积极探索、讨论,而不是哪些机械、重复性的客观类的习题。如“九八年我国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近年来沙尘暴的肆虐,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启示?”、“假如你是印度的一名人口专家,针对人口膨胀问题,你想给政府提出哪些建议?”、“查阅资料探析2004年末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人类巨大伤亡的原因?”等问题,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运用形象的描绘、节奏明快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和感情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思想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作”。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的描绘和生动有趣,赋予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具体方法有:
  1.巧借古诗教学。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它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气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山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短短几句,把学生带入奇妙意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2.利用成语教学。
  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当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转斗移”,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耐人寻味,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利用谜语教学。
  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图——太原”、“大言不惭——海口”等,这些描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利用课本“漫画”和学生演“节目”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我在讲完人类与环境后,选了“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看完这幅漫画后,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节目”,如“实话实说”、“关注热点”等去教学,并且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促使其主动地去学习。如:我在介绍中东地区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节目:“实话实说”,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从地理角度考虑,你认为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最值得骄傲的和最让人烦恼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听后,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准备、分组讨论,踊跃上台“演讲”,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开展地理专题讨论
  教师每学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几次大的地理知识专题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有哪些?”;“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保护臭氧层?”等问题,通过讨论,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地里教学中如果能采用以上一些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奇妙无穷,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那么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教学质量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概念教学 培养能力 合理应用 教法多样化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
【摘要】采取相应措施,使自主互动学习型课堂,成为真正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主阵地在课堂。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教师的满堂灌,只能解决共性的问题,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更不用说解决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很难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形势就势必使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
[摘要]听力一直是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难点,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听力教学中,影响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因素,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测试时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  [关键词]英语听力 影响因素 提高策略  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由于中学英语教学对听力教学不是很重视,只是一味强调语法的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的前提。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仍然存在过分关注学生认知和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兴趣目标达成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加强教学策略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提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不一致是十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任课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必须切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在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创新已成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特殊的优势。概括地讲,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摄取,对文章内容、艺术形象的感悟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培养学生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具备了初步运用的能力。他们有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上达到更高 的水平。本文将结合本校高二年级阅读选修课的开设,就本门 课程的选材及教 学方法作些探讨。  一、阅读选修课的材料选择  阅读选修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选用一本现有的阅读教材。课堂练习的主要方法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判断正误 题或多项
【摘要】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语言工具。对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其重要;而他们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就在课堂,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我们需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优化课程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等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一、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只有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别所学的字,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与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往常的语文教学体现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容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