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在《犯罪学》实践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下,案例分析法已经成为《犯罪学》课程中最常被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将案例分析法异化为举例教学法,导致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效果不如预期。故而,本文以系列入室强奸抢劫杀人案主犯杨新海为例,详解案例分析法在《犯罪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杨新海 犯罪人格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犯罪学》教改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扈彩霞,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26
  众所周知,在法学本科生中开设的课程里,《犯罪学》无疑是实证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这与《犯罪学》的自身属性有莫大关联,因为《犯罪学》是一门法学事实学科,而非一门法学规范学科。鉴于此,采用实践教学方法授课就成为每一位《犯罪学》老师必然的选择,而其中最被《犯罪学》任课老师青睐的实践教学方法当属案例分析法。但是,很多《犯罪学》老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法的过程中,将本该是“归纳式”的案例分析法异化成了“演绎式”的举例教学法,导致整个《犯罪学》课堂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负责灌输知识点,学生负责被动接受知识点。
  那么,“归纳式”的案例分析法和“演绎式”的举例教学法究竟有什么差异呢?究竟怎样的案例分析法才是正确的实践教学方法呢?
  笔者以系列入室强奸抢劫杀人案主犯杨新海为例,分别通过举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方式来讲述《犯罪学》课程中的犯罪人格,以此说明案例分析法在《犯罪学》课程中的正确运用。
  一、 杨新海案案情简介
  杨新海,系列入室强奸抢劫杀人案主犯。自2000年9月19日至2003年8月8日止,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在河南、安徽、山东和河北四省流窜作案共26起,其中22起为灭门案。共杀害67人,强奸和奸尸23人,伤10人。2003年11月3日,杨新海在河北省沧州市被捉拿归案。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判处杨新海死刑,其当庭表示放弃上诉。2004年2月14日,杨新海被执行死刑。
  杨新海,男,1970年出生,河南省正阳县汝南埠镇杨陶村人。该村系貧困山村,杨新海家系这个贫困山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杨新海家一共有六个孩子,其在家中排行老四。因为家中贫穷,加之杨新海从小学习勤奋,故而成为家中唯一一个能够读上高中的人。后因为家中确实无钱供养他上学,高中期间辍学并外出闯荡。先后在建筑队、砖厂和煤矿打工。因老板拖欠工资将工地上的大铝盆偷拿出去卖掉换得13块钱,第一次感到钱财也可以不用通过苦力获得,便从此走上了靠偷抢为生的道路。打工期间,因为盗窃、扒窃被两次劳教,因强奸被判刑五年。刑满释放后,就此走上了系列犯罪的不归路。
  二、 用举例教学法讲解杨新海案
  所谓举例教学法,采用的认识方法是逻辑学上的“演绎式”。即举例教学法在知识点的讲解上,采用的授课模式是:先摆出《犯罪学》的理论知识点,再结合知识点例举案例,最后通过案例来证实知识点或证伪知识点。以杨新海案为例,举例教学法的授课过程便是:
  首先,摆出《犯罪学》的理论知识点——犯罪人格。犯罪人格的概念:所谓犯罪人格,是指人在匮乏性抚养背景下造成的个人因生活所迫而长期以违法犯罪行为作为生存方式的一种危险人格。
  犯罪人格的特征:一是依恋期内,心理和行为正常;二是青春期内,出现生存性违法;三是成年后,犯罪升级。
  犯罪人格的成因:依恋期内,有被匮乏性抚养的背景。包括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匮乏。
  犯罪人格的预防:一是针对“客观不能型”的父母给予救助,保证其家庭和小孩的基本生存;二是完善义务教育,保证学龄未成年,接受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三是强化社会责任,完善社会福利。
  然后,例举杨新海案。将杨新海案的犯罪过程和杨新海的成长历程通过PPT展示一遍或者口述一遍。
  最后,通过杨新海案证实犯罪人格的概念、特征、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据此,不难发现,“演绎式”的举例教学法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填鸭式”的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老师负责展示知识点,学生负责接收知识点。学生几乎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即不是学生自己找寻知识点,而是老师直接给定知识点。所以,举例教学法算不得上是实践教学法,故而举例教学法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必须将“演绎式”的举例教学法升级为“归纳式”的案例分析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归纳式”的案例分析法呢?
  三、 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杨新海案
  所谓案例分析法,采用的认识方法是逻辑学上的“归纳式”。即案例分析法在知识点的讲解上,采用的授课模式是:先例举案例,再分析案例,最后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犯罪学》的知识点。以杨新海案为例,案例分析法的授课过程便是:
  (一)引入和展示案例
  在引入案例的时候,要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一是尽可能详尽的展示杨新海案的整个犯罪历程。以时间为顺序,对杨新海的整个犯罪历程一一进行展示,包括初次意外的领略偷盗之类的违法行为带来的快感,到开始有意尝试偷盗之类的犯罪行为,直至将偷盗抢作为谋生手段,到最后升级为系列犯罪。
  二是尽可能详尽的展示杨新海案的整个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以时间为顺序,对杨新海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一一进行展示。包括邻居眼中的杨新海,家人眼中的杨新海,杨新海眼中的自己等内容。当然,这些展示主要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视频文件,因为只有视频文件才能够让学生们有亲历感和代入感。同时,也只有视频文件才能够对杨新海案的犯罪过程和成长历程进行全面详尽的展示。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杨新海这个人更立体。因为说到底,犯罪学研究的主要还是犯罪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享经济作为以网约车、Airbnb为代表的新型经济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用工模式,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提出了挑战。美国是分享经济概念的起源国,发生于美国的“Uber案”即是分享经济下如何处理网络平台与员工间法律关系的典型案例,其有关判断劳动关系的规则值得我们借鉴。现实看来,网约车存在轻资产运营与重资产运营两种运营模式。后者间的法律关系,较为明晰,而对于前者则存在较大争议,传统处理路径
摘 要 我国《侵权责任法》上规定的医疗侵权的过错推定原则,在理论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界定清楚。本文从评价《侵权责任法》第58条为中心的过错推定原则的规定入手,借用法国法上医疗侵权责任的分类规则并结合我国学者的观点,以“医疗伦理责任”适用过错推定的原则,对我国侵权法上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的证明责任的情形进行梳理。  关键词 过错推定责任 《侵权责任法》 医疗侵权  作者简介:栗小焱,中国政法大学,硕士。
摘 要 通过对联芳街道为期半年的深度调研,总结出联芳街道在居住群体多元化、历史遗留问题与拆迁矛盾相互交织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直面其所属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建理论指导相对薄弱、管理模式与活动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合理平衡繁重的行政事务与社区党建工作关系的局限。锐意进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之路:以学习为抓手,积极促进党建工作常态化;以信息为平台,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以创新为关
摘 要 在审判实践当中,审理尤其是涉及不动产登记、行政许可以及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等类型的案件时,往往会发现所审理的案件并非单一的行政或民事案件,各地对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也有着不同做法,既有合并审理,也有分开审理,两者均有一定争议。修订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该法条施行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对于更好地解决行民交
摘 要 当下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背景,热点事件报道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力和传播力隐蔽而强大,如何在新媒体传播生态下立足传播规律有效提升新闻报道中的城市形象传播?提升本地媒体传播力和使用个体及关系传播策略是关键。  关键词 城市形象 传播 新闻报道  作者简介:陈荣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
摘要作为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的产物,失独家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社交层面和生活照料层面。文章通过实践对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应该从心理疏导、建立支持网络和链接资源三个层面入手,全方位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失独家庭 社会工作 介入策略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逐步深入,由夫妻加独生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
摘 要 地方性扶贫法规是规范各地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实现脱贫目标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国大部分省份相继制定了本地區的“扶贫开发条例”,地方扶贫工作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经济法与扶贫工作的性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切合性,为地方扶贫法规的完善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本文试图运用经济法的价值与理念,透视我国地方“扶贫开发条例”的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适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经济法 扶贫开发条例 地方性法规  作者简介
摘 要 2016年10月1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该条例是我国第一次对土壤保护的专门立法,也是我国土壤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进步。其中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区划的规定未明确提出,却规定于各个章节之中。本文通过对《条例》中土壤污染防治区划制度的总结介绍,引出《条例》中该项制度的合理之处以及不足之处,然后对全国性土壤让污染防治法的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摘 要 本文将以基层法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从简单说明司法结构以及多元解纷结构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要素等进行相应明确下,结合当前基层法院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为基层法院如何深入推动落实多元化纠纷机制改革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法院 多元化 纠纷机制 司法结构  作者简介:郑俊,浙江省三门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
摘 要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悄然出现“隐性离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为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及婚姻维系带来巨大冲击,还导致了家庭破裂加剧、家庭负担增加和贫困现象加深以及返贫风险增大,为精准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负面影响,亟待对这类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隐性离婚” 返贫风险 农村婚姻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