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高效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學生口语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清晰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学生提高叙述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得体性。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口语表达的系统训练,因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锻炼机会,在课堂情景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在小组讨论和课文概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构建
  小学生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在与人交谈或者表达个人意愿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思路表达不清晰而造成句意的曲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情景下合理的语言表述方式,以有效的课堂追问提升学生在即兴条件下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在充足的训练场景下磨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以课堂问题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
  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绝佳途径。传统的课堂问答过程没有体现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课堂提问环节,让学生在问答过程中实现语言即兴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教授“讲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时,可以问学生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学生回答: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是否知道春节守岁风俗的由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深入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述。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语言表述中的病句或不合体的句子进行纠正,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为实对语言内容进行扩充,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的细节进行进一步引导,使讲述的内容更为具体形象。比如将“人们都惊恐万分”这句话更为细致地表述出来,说说用人群的神态、动作、语言等。通过合适的引导追问,帮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灵活地运用语言技巧。
  二、以课文简述提高学生精准表达的能力
  课文的精简能够帮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简洁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想法。教师应该建立简述课文的常态化训练模式,日积月累。比如教师在教《寒号鸟》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述的故事。一位同学说:“寒号鸟因为不提前准备粮食,结果饿死在冬天的饥寒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位同学的语言很简练,但是没有体现出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性格。”再让学生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目光短浅的寒号鸟只顾眼前的食物,结果在冬天的寒冷中因饥饿、懊悔而死。”这样,修改过程就能够在明确内容的前提下实现情感的注入。这样的课堂环节能够提高学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三、以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此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父母之爱”,谈谈“你们认为自己的父母的教育类型属于课文中的哪一种呢”。这个问题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父母每天在家里的主要活动,比如做饭、洗衣、检查作业等,让学生将这些生活细节与父母对自己的爱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说出真情实感。在讨论的结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让学生自发地叙述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父母写一张贺卡,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生活实践中。以生活小事为切入点,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以课堂情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途径
  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该在文段的讲解中穿插课堂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现出内心的想法,在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教师在情景营造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增强表达自我的自信。比如教师在教授“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单元口语交际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学生童年时代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围棋少年、神厨小福贵等的展示,激起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兴趣,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原因。如学生用机灵、忠诚、神通广大等词语形容孙悟空,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追问:“有哪些片段能够表现出孙悟空的上述特点呢?”随即,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经典片段,唤醒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描述出印象深刻的情节,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递进式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口语表达的完整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口语交际中学生对观点、情感的准确表达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的熟练程度,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足,使学生难以获取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优化课堂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最终实现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23期。
  [2] 马建良《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探讨》,《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的灵魂,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适合于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课程能够正在符合新时代人才培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喜欢画抽象画。左边这些画中,我们看到了用直线和方格组成的图形。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互动模式的应用研究,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构建学生的历史素养带来支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得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很有
摘 要: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东汉末至三国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一曲男性英雄的赞歌。这样的书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女性成为了陪衬和点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人物,并研究她们的悲剧结局,将结局分为三类:政治工具型、早年守寡型、贤妻良母型。  关键词:三国演义 女性 悲剧  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门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和发展。而且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从中吸取很多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让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有效渗透  
摘 要:德才兼备,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诵读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本文从“激发诵读兴趣,开展品德教育”“问题引导诵读,思考品德教育”“小组合作诵读,探讨品德教育”以及“诵读联系实际,体会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诵读 品德教育 实践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知识传输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知识融合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从立足于古诗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立足于语文综合活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立足于课外经典阅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于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品格,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使中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学校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人性化,力求实现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中学学校管理者要想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一切围绕“人”来进行,从而构建出一个人人自主、人人自治的学校环境。本文从尊重教师,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养成教育,落實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优化制度,创新人文制度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师生的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学学校管理展
摘要:语言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做好对其教学工作的设计是保证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稚嫩的阶段,这使得他们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无序列、非理性的特点。同时,新《课标》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语文课前的演讲可以把这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课前演讲;序列化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腾飞,在政治上,我们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经济上,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提升和发展,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强国已是必然趋势。其中,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是,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文学与之同步,其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学 走出去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