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氧化剂对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茶多酚、抗坏血酸和植酸3种天然抗氧化剂作用下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储藏期间天然抗氧化剂对红酸汤品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的方法确定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采用GB 5009.2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的方法和感官评定法分析储藏期间红酸汤品质的变化.结果 茶多酚、抗坏血酸和植酸对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抗坏血酸(0.05%)>植酸(0.20%).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可显著抑制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且在储藏期间,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可显著抑制红酸汤酸度的提高(P<0.05),提高红酸汤储藏期内的感官评分(P<0.05),有助于产品在储藏期间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其中茶多酚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为天然抗氧化剂在红酸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红酸汤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情况下的电力系统运行暂态稳定性问题,文章基于能量函数法研究了大规模光伏机组的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首先建立含光伏机组的电力系统能量函数模型,分析了光伏和火电联合外送系统在故障过程中和故障后,光伏机组对系统拓扑结构的影响和故障过程中系统的暂态能量变化特性;建立了含光伏机组的多机系统节点导纳方程,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光伏机组输出功率变化对含光伏和火电的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以南疆光伏和火电联合外送系统数据为基础,搭建了含光伏机组的光伏火电联合外送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
针对光伏发电实际应用中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存在固有交叉耦合影响的问题,文章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首先建立SIDO 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推导出目标模型的输出预测;其次优化控制算法,获得跟踪参考的最优控制输入.相较于经典PI控制,所提MPC算法不但具有优越的电压跟踪性能,还有效地减少了多路输出之间的交叉耦合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变换器的性能.最后,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基于SIDO Buck变换器的MPC算法的正确性和可信性.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数据中心能量回收系统,其中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直接置于数据中心的回风通道中.该系统在提高空气源热泵蒸发温度的同时,降低了机房空调机组的负荷.文章构建了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模型,结合当地的气象参数,分别采用5种常用工质,研究了能量回收系统的性能随数据中心回风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的COP及能量回收系统的CO2减排量均随回风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回风温度每升高1℃,热泵总能耗降低2.6%~2.9%;当回风温度从16℃升高到24℃时,CO2减排率约从20%提高到44%,具
白酒糟是白酒酿造副产物,利用酒糟发酵生产动物饲料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白酒糟发酵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 8种不同的添加剂,设置了 3%、5%、8%的3个不同浓度梯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糖、纤维素、氨基酸组成等,评价不同添加剂对酒糟饲料的影响,筛选得到最适宜的添加剂.试验结果显示,D-2(5%产朊假丝酵母)组取得的效果最理想.其有机组分分别为:粗蛋白18.28%,粗脂肪8.96%,灰分9.63%,固态总糖4.27%,液态总糖0.34%,纤维素2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知识挖掘方法,对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3024篇食品安全论文及其31032条参考文献进行定量化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探究其研究现状、主题演进和发展趋势.31年间,国际食品安全领域学术论文增加了11倍,研究主阵地为食品科技、农业经济与政策.该领域的知识结构由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认知、公共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治理构成;其研究主题呈现出从消费者行为、食源性疾病,到食品
以苹果和树莓为原料,分析树莓和苹果(去皮和不去皮)复合果汁及果酒中基本理化成分的差异,研究苹果去皮发酵对复合果酒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皮对复合果汁中还原糖、pH值、氨基酸、有机酸、总酚及黄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含量分别降低了 13.81%、1.07%、64.57%、3.93%、28.76%、45.60%.复合果汁发酵后去皮对还原糖及氨基酸造成的含量差异因发酵而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去皮及发酵都会对果酒理化成分产生影响.
以PEG、PA、PDMS/DVB、CAR/PDMS和DVB/CAR/PD)MS等5种萃取头为对象,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对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效果和特点.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萃取头在检出物数量及丰度方面均优于单涂层的萃取头;PEG对缩醛类物质和己酸乙酯的萃取效率最低;PA萃取头对醇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较强;PEG和PA萃取头对酸类的萃取效果较好;DVB/CAR/PDMS萃取头对己酸乙酯吸附能力最强:CAR/PDMS和DVB/CAR/PDMS萃取头对呋喃类、醛及缩醛类均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目的 以大麦若叶粉、糯米为主要原料酿造营养型大麦若叶米酒.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大麦若叶粉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大麦若叶米酒中风味物质成分.结果 大麦若叶米酒的工艺参数为:大麦若叶粉添加量为3.0%,甜酒曲添加量为1.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3 d.在此条件下,大麦若叶米酒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85.77 g/L,酒精度为14.
目的 优化赤藓糖醇玫瑰花风味酸奶的配方,丰富酸奶的种类.方法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玫瑰花浸提液为辅料,采用赤藓糖醇代替白砂糖,制作出低热量更健康的风味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选取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对酸奶风味影响较大的3个单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酸奶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发酵剂添加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10%、赤藓糖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 stability index,GSI)理论预测河豚保质期的新方法.方法 基于恒温加速实验,测定河豚在0、4、7和10℃储藏温度下的感官、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K值变化规律,建立河豚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 计算得到的GSI值满足零级动力学模型.阿伦尼乌斯方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72.32 kJ/mol和4.81×1012.GSI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0%范围内.通过GSI模型预测,获得河豚在0、4、7和10℃下的保质期分别为1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