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misin M1协同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omisin M1(从五味子科植物中提取的木脂素类成分)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倍比微量稀释法检测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时间-生长曲线动态观察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在Spider和SD+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液体培养基中对白念珠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卵黄琼脂平板法测定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胞外磷脂酶活性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及水解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GomisinM1联合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耐药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Gomisin M1联合氟康唑能够降低白念珠菌胞外磷脂酶活性,显著下调菌丝相关基因RAS1、CDC35、增强丝状生长蛋白1(enhanced filamentous growth protein 1,EFG1)、细胞伸长蛋白l(cell elongation protein 1,ECE1)、凝集素样蛋白3(agglutinin-like protein 3,ALS3)、菌丝壁蛋白(hyphal wall protein,HWP1)和水解酶相关基因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1(secreted aspartyl protease 1,SAP1)、SAP2、SAP3以及磷脂酶B1(phospholipase B1,PLB1)的表达(P<0.05、0.01).结论 Gomisin M1协同氟康唑能够抑制耐药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相关蛋白和胞外磷脂酶等毒力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总结1例多系统疾病老年危重患者在老年人急性期照护(ACE)单元多学科团队照护下的住院经过,为多重用药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用药选择的权衡和决策,探讨多重用药中地高辛中毒、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心房颤动的控制、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的矛盾等治疗难题.结果 患者在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照护下,达到了最好的用药平衡,避免了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转危为安,病情平稳后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以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形式参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和
目的 建立丹膝颗粒组成药味的UPLC指纹图谱,并运用总量统计矩、信息熵和信息量及1次投料量数学模型,计算出稳态1次投料量,建立动态中药成分群的稳态性质量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240 nm UV检测;柱温为30℃;进样量为3 μL.建立丹参、牛膝、川芎等12味丹膝颗粒组成药味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总量统计矩、信息熵和信息量分析方法获
目的 研究独子藤Celastrus monosperm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法进行提取,利用溶剂萃取法和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新化合物绝对构型.结果 从独子藤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羰基-11β,12α-二羟基木栓烷(1)、monospermonol (2)、3-羰基-12α-羟基木栓烷(3)、D∶A-飞齐墩果-29-醇-3-酮(4)、3-羰基-20α-木栓烷酮酸(5)、23-nor-6-oxodemethylp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比较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RCT研究7篇,胰腺癌患者20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疾病控制率较吉西他滨单药显著提高[RR=1.44,95%CI(1.11,1.88),P=0.006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以“牛血清白蛋白+四氯化碳+脂多糖”联合用药免疫诱导的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IgA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益肾化湿颗粒低、高剂量(1.35、5.40 g/kg)组和泼尼松(5.40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出膏率及芍药苷、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率作为TSD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CPPs与CQAs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方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 比较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二元醇质体凝胶(binary ethosome gel,BEG) (TP@BEG)和TP普通凝胶(ordinary gel,OG) (TP@OG)皮肤药动学的行为差异,考察其在体经皮渗透性能.方法 采用体外增量法和体外减量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同时建立了TP微透析方法,并通过微透析技术联合LC-MS/MS定量分析技术对TP的BEG和OG皮肤药动学进行了研究.结果 通过微透析数据整合发现,TP@OG和TP@BEG中TP皮下最大药物质量浓度(Cm
目的 评价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应用基准关联度和层析分析法(AHP)-熵权法筛选小续命汤现代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小续命汤中盐酸伪麻黄碱、黄芩苷、芍药苷含量以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首次引入基准关联度的概念,计算不同提取参数的各种评价指标下各样品与基准样品的基准关联度,采用AHP-熵权法确定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基准关联度结合AHP-熵权法筛选出的小续命汤现代提取工艺参数为全方药材加12倍量的水提取1
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肿瘤双靶向功能的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FA-BSA-LC/SPC),共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v),用于抗多药耐药肿瘤研究.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构建仿脂蛋白结构纳米载体的蛋白部分,叶酸(folic acid,FA)通过偶联在BSA上形成偶联蛋白FA-BSA,与载药脂质核心部分(LC/SPC-PTX+Rev)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利用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通过纳米制
目的 研究木荚红豆叶Ormosia xylocarpa 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及其对肝癌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和波谱学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采用CCK-8比色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木荚红豆叶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3,5,4\',3”,5“-五甲氧基-7,9 \';7\',9-双环氧-4,8”-氧-8,8\'-倍半木脂素-丙醇(1)、染料木素(2)、槲皮素(3)、羽扇豆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