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赜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瑰宝。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在今天也闪耀着光芒。文章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并联系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当代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56-02
  陶行知是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主张、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及教育运动,不但推动着教育改革,使中国现代教育逐渐走进生活、走进实践,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生活教育思想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渗透至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当代社会有着极高的价值。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容体系
   1.生活即教育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入我国后,其中的“教育即生活”观念受到了广泛认可。而后,陶行知先生在这一观念基础上进行了吸收和改造,“生活即教育”思想便由此诞生。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一体的,是无法分割的,生活便是教育。从生活角度来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和教育是相对应的。从教育角度分析,教育应将生活作为中心。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思想持强烈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书本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教育的中心,教育需要将生活作为中心。总而言之,生活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社会即学校
   在美国留学归来后,陶行知开始全面推行杜威的教育思想,但通过实践发现,该教育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社会,虽然学校教育进步明显,但是若没有群众基础,便没有丝毫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陶行知根据中国社会具体情况,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要将社会当作学校,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好比笼中的鸟,不仅视野狭窄而且思想僵化。因此,需要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壁垒清除,使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同样,学校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和社会生活脱节,应体现自身的社会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3.教学做合一
   传统教育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死记硬背,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对于这一情况,陶行知以上述两种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该理念指教的方法应该结合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该结合做的方法,教和学都应该将做当作核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每个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有明确的界限。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全部的认知都需要经过实践去检验。这里所说的“做”不是指蛮干,而是要动手、动脑,联系社会实际和思想行动去做,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4.其他教育思想理念
   除了生活教育外,陶行知还提出了诸多其他影响深远的思想理念。“平民教育”就是其重要思想之一。平民教育就是对民众的教育,其对当下教育普及化及教育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平民教育的主张是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另外,“民主教育”和“乡村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这两个思想理念都是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的。民主教育认为民主不单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民主化会激活制度的民主化。乡村教育倡导实现村民的自有、自享,进而深化民权意识,同时还倡导“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主张将学校的一切延伸至乡村自然中。除此之外,“爱满天下”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念。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应该将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重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结合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活的主体。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旨在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够更好地生存。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堂环节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具备对生活的体验感,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整合各项资源,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乡村、社会,鼓励学生在自然中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回归真实生活,乐于实践探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答案,并不是一头扎进课本中。
   2.深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对学生的管控,忽视教学创造的功能。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在20世纪30年代设立了“育才创造奖金”,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精神,具备创造意识,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当前,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应试教育”之风盛行,学生每天都需要面临繁重的作业压力,课余时间严重压缩,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难上加难。对当下基础教育来说,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封闭式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念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状态,他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情况、发展趋势的了解。教師需要借鉴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具备奉献精神,关爱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爱,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人格的培育。当代教师应该重视每一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做好教学的指引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堂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学生的真实感受,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强化课堂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亲身实践能够获得知识,通过他人的叙述能够获得相关信息。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知识存在于实践中,存在于亲身实地的经验中。只有将通过自身经验所得到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接受他人的知识,并使其成为个体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避免“一言堂”现象,为学生提供发表看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小组辩论比赛,让学生观看和课程相关的视频,设定主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等。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一方法能更有效地将学生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重视社会实践,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文化知识的传播,严重忽视和实际的联系。陶行知认为,凡是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来自生活、实践,并始终与生活、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文化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说,而在于“做”。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带领学生前往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收获满满。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研究,深怀爱国、爱民、爱教育的情感,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并秉承着伟大的奉献精神,成为近代著名教育家。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他都是教师的楷模,是教育工作者的模范。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杨东平.生活教育的当代价值[J].生活教育,2017(09).
  [2]董荔芳.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王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4]程家福.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2).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就要在教学管理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高校要以人为本,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优化教学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优质教师团队,进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
摘 要:法律课程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全法律知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法律课堂教学艺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分析中职法律课堂教学现状及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时期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法律课程;教学艺术;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及国际化,能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文章阐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取得的实践成果、及其产教融合的重要内涵,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上提出了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高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国学经典进行有机融合,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国学文化的必经之道。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播国学经典文化,还要积极拓宽传播经典文化的渠道,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文章分析国学经典教学的现状,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学习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信息技术与国学经典教育的整合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国学经典;融合;国学文化;传播;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G
摘 要:合作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是个体在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幼儿具有合作意识并产生合作行为,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社会基础,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发展。文章从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以及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合作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教师要将“文”与“道”进行有机融合,挖掘文本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将爱国情感渗透于教学内容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完善、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方法的改进落实德育目标,让学生在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其品德得到完善、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合理化,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国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较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为河北省基础教育数学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文章结合实践,对河北省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借鉴PPP模式,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国际视角;PPP模式;河北省;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摘 要: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有利于提高文学修养,强化对古人思想与历史文化的认知,提高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文章分析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概述小古文的含义与教育价值,提出小古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教师有效开展小古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小古文教学;问题;含义;教育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并要求改革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向办学实践转化,成为培训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文章对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成果转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
摘 要:高校“基础”课教学是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研读习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鲜明主题、育人目标和实践要求,钻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教材变化、教学重难点,是“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础课;新内容;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G414 文献标志码: